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他從事布袋戲演出及教學超過一甲子,強調學布袋戲要學「活」戲,不能學「死」戲,戲氣、戲肉要做出來,不能只做戲殼……
歷經內台、賣藥團、外台到文化場等不同布袋戲發展階段,江賜美本人就是一部台灣布袋戲發展史,見證了台灣布袋戲的興衰。
他曾為了自己的理想離開父親的戲班,父親過世後,他重新回歸,用新科技與劇場概念助哥哥一臂之力,就是要找回戲班昔日榮光,重溫父親在戲台上的笑容⋯⋯
國小六年級讀兩個禮拜就去當學徒,人生三度大起大落,丁振清從「跪拜王爺」那一刻開始,就知道這輩子不可能離開布袋戲……
劇本,是首發,出版社精心印製了小手冊,便於現場觀眾參照、拜讀;讀劇,是首演,樊光耀也不諱言,搞不好就只有這場了……
疫情期間,+0是眾人最殷切的期盼,當黑暗中的地標傳來好消息,彷彿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
熟悉廖鴻基創作脈絡的讀者應該對於「海湧伯」的人物形象感到親切熟悉,漸次喚醒《討海人》篇章裡的老海人氣息;而小說中扮演著重要轉場的男主「清水」/「濁水」,則隱約重疊了作家本人的內在與外在形象。……
創作屆滿11年,數位時代已翻過好幾個山頭,此刻謝杰樺已能肯定地說「肉身經驗確實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