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聖‧克萊爾能夠在一個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35年,屹立不搖,持續帶給社區與世界新活力,即使不在國際樂壇當紅炸子雞之林,但他不曾消失的熱情,已經在古典音樂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椰棗在埃及,不僅是一種美味營養的水果那麼簡單,椰棗果和椰棗樹不僅深植於埃及的歷史和文化中,其價值和地位也持續以豐富的面貌,深刻反映和體現在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立陶宛冬季冗長,過去缺乏冰箱保存,於是人們以鹽醃製食品,再經煙燻脫水,不僅能延長保存至冬季食用,也方便遠途運輸,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地區。久而久之,煙燻不僅是保存手段,更演變為一種飲食傳統。
「諧音梗日語」是懂日語者的「同溫層玩笑話」,台灣學日文人口特別多,因此懂得人也多,不過從哈日到知日的距離,卻還有一段備受考驗的空間⋯⋯
熱愛諧音梗,愛到想阻止已經TAIWAN又TAINAN的台灣人,近年把目光轉向日文,颳起一股台日語混搭的炫風——「免っがわ来じっ套」、「りかわ惦惦」,你看得懂是什麼意思嗎?
來自日本最大喜劇公司吉本興業旗下的漫才組合「漫才少爺」,10年前因公司海外推廣計畫來到台灣長駐,從不會中文,到能為最愛的滷肉飯跟觀眾鬥嘴,為台灣觀眾帶來最正宗的日式搞笑。
跨越260公里黑潮,台灣7名藝人挑戰人生極限,他們從台灣花蓮港划向日本石垣島,推翻藝人光鮮亮麗形象,55小時航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更有忘不了的人生回憶。
黃埔建軍建校100週年,眾人慶祝過後,蛋糕推向一旁,舞台上開始了節目表演……
台灣代表隊在巴黎奧運表現激發眾人熱血與驕傲,曾入選法國沙龍展的已故雕塑家蒲添生,同是曾在法國吸睛的台灣之光,他在36年前如今日你我,守著螢幕觀看奧運賽事,因而創作出晚年代表作之一《運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