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無論來自太平洋另一頭的家鄉台灣、或是來自美國各地的台灣人,只要來到美國職棒春訓聖地鳳凰城時,看到我們熟悉的同胞、驕傲的國手,總是熱血沸騰……
作為嘻哈圈的一員,楊舒雅選擇用最嘻哈的方式說出想講的話,用歌詞推倒父權、或是以「辱男」方式創作,都為台灣嘻哈史推進新的一頁,至於還會有什麼發展,我們都在見證台灣饒舌發展的重要一刻。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公開又私密,陌生人彼此在這裡相遇,深夜裡的城市微光,點亮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憧憬。
石碇馬告香腸經過一次吃一次,店家販售高粱酒香腸、泡菜香腸、桂花香腸、馬告香腸、飛魚卵香腸、墨魚香腸,總共六種口味,下次路過朋友不妨放慢腳步到此一遊。
一次演習,官兵們各司其職,有人全副武裝流汗操演救護的角色,有人則躺著扮演傷兵的角色……
片面的影像很多時候是看圖說故事,決定性瞬間到底決定了什麼……
時至今日,刺青被視作一門藝術外,也讓許多人重獲新生,如有人以紋身技術再造乳房,讓乳癌患者能重拾自信,或有人運用刺青為身上疤痕賦予新意義,都在在證明,刺青已跳脫視覺形式,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關鍵筆畫。若對刺青還一知半解,也許現在就是了解的好時機。
張玉音蒐羅12名台灣刺青師認領圖,為完全沒接觸過刺青、好奇台灣刺青有哪些風格的人引路外,也讓刺青師能帶著這本小書向世界介紹來自何方。
刺青師彫富16歲起自學起家,走過10個客人有8個是流氓的時代,以日式傳統紋身為範本,漸漸學會將台灣文化元素納入其中,再以持續交流不斷拓展新視野,2名兒子也繼承衣缽,以「彫富一門」繼續闖蕩未來世界。
湍急而強勁的「激流」意象,可說是貫穿林惺嶽人生際遇的寫照。他以台灣風景作為畫作主題聞名,不過回溯過往,他反而是以犀利文筆先開啟藝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