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裡的一切都是藝術品,當解說人員也完全融入館中氣氛,誰說這不是行為藝術……
旁觀者看別人的愛情,是夕陽還是黃昏,只能各自解讀。
在南部縣市的一場造勢場合,我從高點俯瞰晚上即將舉辦的選舉造勢晚會,選舉人的旗幟、紅色塑膠椅凳,整齊擺放排列,猶如苦心孤詣的一畝田……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音樂劇《後生》,是一齣從頭到尾都在問問題的戲,不只對京劇、對傳統藝術的未來提出精準扣問,更直指現代人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矛盾……
明華園戲劇總團重製經典劇作「界牌關傳說」,由當家小生孫翠鳳領軍,攜手明華園藝術家族新生代演員共同演出;孫翠鳳說她超級開心,「因為全都是青春的肉體與我一起表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礦工畫家洪瑞麟特展,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運動員的故事不只在於運動表現,拍運動紀錄片,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
因為真實多元,不只談成功失敗,所以運動紀錄片通常是「很好哭」又令人回味再三的片子
慢慢的,運動紀錄片在台灣成為一個有人願意投入,也有人願意欣賞的類型
學會探究一個事件的發生原因,遠比討論它的結果重要多了
「我不是做表演,我是在做文化傳承、做劇本的保存。」
樂觀有兩種,一種人覺得什麼都不做地球也不會怎樣;另一種是有意識的樂觀:仍然必須做點什麼,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