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共官媒頌揚義和團及楓橋經驗 引質疑

2018/11/18 18:0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及新華社上週先後發表文章,分別讚揚毛澤東時代監控民眾的「楓橋經驗」,及清末高喊「扶清滅洋」的義和團,引起部份中國民眾質疑,此舉是否有「維穩」及「排外」用意。

人民日報12日頭版刊登題為「楓橋經驗為何歷久彌新」、副標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文章指出,19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縣楓橋區(今諸暨市楓橋鎮)透過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堅持矛盾不上交」,實現了「捕人少,治安好」,「楓橋經驗」由此誕生。

文章提到,人民日報記者探訪「楓橋經驗」發源地的浙江時,發現「它的內涵在新時代更加豐富」:從過去單純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治安穩定,如今拓展到防範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安全風險」,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的重要法寶」。

這篇文章強調,如今浙江全省共劃分了7.08萬個「網格」(安全責任區),配備23.4萬名專兼職網格員,目標是「全科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集各項職責於一身,全面取代村級的各類協輔人員。

這篇宣揚「楓橋經驗」的文章一刊出,就引起部份中國民眾質疑其動機。不料,新華社13日就接著從濟南發表題為「民族意識覺醒-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文章,更引起不少側目。

文章一開頭就說,「『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這首100多年前流傳於民間的歌謠,見證中國近代歷史上反帝愛國運動的重要一幕。由於外敵入侵,由民眾自發形成的義和團運動,展現了百年前中國民眾團結禦侮的決心」。

文章還說,「雖然義和團發起過程和組織運動具有籠統排外色彩,但義和團在抗擊八國聯軍中所表現出來的『互相聯絡、互相支援,敢於鬥爭,不怕犧牲』的精神,仍然體現出中國人民在抗擊外國侵略中的決心和勇氣,在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由於這兩篇文章均由中共一線官媒發表,不但獲得中國境內各大網路平台轉載,也迅速流傳到海外,引起不少人議論及質疑,中共官媒選在經濟衰退民心不穩,以及美中貿易戰未見平息之時,發表這兩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有中國網民認為,「楓橋經驗」延續至今就是「朝陽群眾」,以及一群專門舉報網路文章的網評員。此文的發表,不但是在肯定這種維穩模式,且象徵這種模式還會繼續推廣,日後中國的意見表達空間,只會被更限縮。

另有網民指出,義和團雖有愛國的名號,但骨子裡卻是一群「認不清世界大勢」的「愚民」。然而,100多年後的中國官媒卻要頌揚這些愚民的行為,只能讓人聯想到「排外」,看不出這對中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有什麼催化作用。(編輯:邱國強/林克倫)10711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