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張愛玲在中國大陸還有點禁忌 民間自發紀念百年

2020/9/29 20:53(9/30 15: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9日電)今年是作家張愛玲的百年誕辰紀念,上海民間團體或書店發起多場紀念活動,但幾乎沒有一場是由官方舉辦。張愛玲的研究者陳子善說,「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超乎我想像。」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陳子善告訴中央社記者,要說張愛玲的研究或話題在中國大陸還有什麼禁忌的話,一個是大陸至今沒有出版她被視為反共小說的「秧歌」和「赤地之戀」;另一個則是她的前夫胡蘭成,後者比前者更為關鍵。

胡蘭成曾在汪精衛政府下擔任宣傳部次長等職務,中共視他為漢奸。陳子善說,「如果張愛玲和胡蘭成沒什麼瓜葛,那情況可能不一樣」。

就記者收集的訊息,9月下旬以來,上海各種與張愛玲相關的講座或活動約有10場,其中有些是以邀請制為主的活動。

之所以說今年上海的紀念活動「幾乎」沒有一場是由官方舉辦,是因為27日下午,在已故作家柯靈的故居,舉辦了一場「文壇掇英—柯靈與張愛玲的往事回眸」,柯靈故居由徐匯區政府管理,算是和官方沾上了邊。

71歲的陳子善研究張愛玲30餘年,他整體評價大陸對張愛玲百年的紀念情況是:「不冷不熱,但已經很不錯了,尤其是和張愛玲過世時相比」。

他認為,一個作家的百年能有這樣的紀念,在當下的中國已經很了不起,尤其官方的文匯報和澎湃新聞都報導了有關張愛玲的研究文章和紀念活動。這之前,只有魯迅能有此盛況,而魯迅更多是學術界的紀念。

他說:「官方沒說不能研究張愛玲,但也沒有把她看得很重要。」在大學裡,張愛玲其實常出現在學生的論文題目裡。

張愛玲在台港享有盛名,但在大陸文壇受重視的情況反而經歷波折。

1940年代她在上海就已經成名,1952年離滬赴港,1955年到美國定居;張愛玲的創作不符合中共政權下的主旋律,就此在大陸消聲匿跡。

不過,陳子善發現,即使是在那樣的年代,張愛玲也不是完全消失的。

1950年代,中國科學院一名文學研究的人員,曾將美國媒體上對「秧歌」的書評摘要,作為官方的內部參考之用。陳子善7、8年前在舊書攤上拿到了這份資料。

1960年代,一本公開發行的「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則把張愛玲歸為鴛鴦蝴蝶派作家。

直到1980年代,中共改革開放,文學領域也得到鬆綁。

陳子善說,第一個重新提起張愛玲的,是作家姚雪垠。1980年初,學術刊物「社會科學戰線」上刊登了他的書信,其中說,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上海的女作家應該提到張愛玲」。

影響更大的是柯靈撰寫的「遙寄張愛玲」。這篇文章1985年先刊登在「香港文學」雜誌,兩個月後刊登在北京的「讀書」雜誌,隨後上海「收穫」雜誌也刊登,後兩者立刻對大陸重新閱讀張愛玲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各種散本陸續出現。

1992年,大陸終於有了第一套張愛玲授權的全集,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陳子善說,張愛玲是特立獨行的女作家,最可貴的是她用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去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愛情,在那樣的年代,不寫帝王將相、不為當權者歌功頌德,這是了不起的;即使後來她寫了以張學良為本的「少帥」,但寫的仍是愛情,也寫了自己。

他期待,年輕一輩的研究者能不斷使用新資料,對張愛玲有新的看法。(編輯:周慧盈)10909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