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提前入冬 官方預測冬季偏冷

2025/10/22 17:1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大陸近日氣溫驟降,北方提前步入冬季,多地提前開始供暖。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今年秋冬季可能形成弱反聖嬰現象,冬季偏冷的機率較大。

綜合央視網、新華社等陸媒報導,中國大陸多地氣溫20至22日下降攝氏4至8度,局部地區降幅達10度,多地氣溫繼續刷新下半年新低。

其中,北京市18日入冬,創23年以來最早紀錄,較常年10月31日提前近兩週。北京南郊觀象台18日低溫跌破冰點,為立秋後首次破零,較常年提前20天。

報導指出,大連、天津、石家莊、太原等北方多地也提前入冬。河南嵩山、老君山20日降雪,最高氣溫跌至10度以下。在最北方的黑龍江漠河,月中最低溫達到零下22.6度,提前啟動冰雪旅遊。

10月以來,大陸北方多地連續陰雨,氣溫直線下降,從偏暖的夏天直接掉到10度左右的低溫。為應對連續低溫,北方多地提前開始供暖,其中,山西太原比去年同期提早10餘天。許多網友表示,今年感覺像是「一秒入冬」。

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今年冬季,中國大陸渤海、東海南部海溫預計略偏高0.5到1度;黃海、東海中部與北部海溫預計偏高1至2度;南海大部分海溫接近常年平均水準。

中國專家表示,根據監測,今年秋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處於中性偏冷狀態,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反聖嬰)事件。

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助理研究員史珍表示,在海洋中劃定了幾個非常重要的監測海溫的區域指標,其中用Nino 3.4海洋聖嬰指標(ONI)的指數,來監測厄爾尼諾(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當這個指數連續5個月低於零下0.5度,就認為形成反聖嬰事件,相反就是形成了聖嬰事件。

反聖嬰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冬季究竟是偏冷還是偏暖,與東亞冬季風強度密切相關,除了反聖嬰,北極海冰、歐亞積雪以及大氣環流系統內部自然變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報導說,從統計資料來看,出現反聖嬰事件以後,中國大陸冬季偏冷的機率確實更大一些,但由於今年秋冬或將形成的是弱反聖嬰事件,它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冬季氣溫,還得拭目以待。(編輯:楊昇儒/邱國強)11410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