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五五」規劃 科技目標要求「領先」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4日電)中共20屆四中全會昨天在北京落幕,中國券商機構分析師從會議公報觀察「十五五」經濟規劃可能走向,在中美持續競爭情勢中,科技目標從「追趕」轉為要求「領先」。
中共20屆四中全會於20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公報對外揭示,十五五時期(2026至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
會議公報提到,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
中國多家券商機構發布研析報告,宏觀經濟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等多名業界人士、專家提出看法。據財聯社24日彙整,國泰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表示,外部形勢更加嚴峻;不過中國經濟韌性強、信心足。
梁中華認為,會議對於十五五時期戰略部署,科技目標由「追趕」轉為「領先」,產業體系注重先進製造和優質服務,政策重心往需求側與民生傾斜,強調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暢通循環,預示第4季落實增量政策以實現全年目標。
他說明,會議公報提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這代表科技進步推動目標由「追趕」轉為「領先」;會議公報內容觸及目前經濟情勢,顯示第3季以來加大的經濟壓力受到重視,第4季增量政策有望加以落實。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會議公報點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將「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名列第一,這是最主要目標,意味十五五政策主線將延續目前基調,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李超提到,在高質量發展優先基調下,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是所有政策重中之重。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也是中美博弈的核心,其他相關政策也將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展開。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指出,在經濟成長目標方面,「十四五」開始不設中長期定量目標,預計十五五可能也不會有,不過每年的經濟成長年度目標仍然會有。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十五五時期將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寫入發展目標;2035年目標新增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十五五時期主要目標對於科技發展和民生的重視程度提升。(編輯:陳鎧妤)11410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壺鈴世錦賽台灣隊奪佳績 頒獎典禮播國歌選手感動[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4/1253x940_5202330535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