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預計談台灣 分析:明確底線避免誤判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5日電)美國總統川普預計30日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學者解析,台灣是美中最敏感、最關鍵議題,雙方討論可以明確底線、避免誤判;推估不會有重大共識或突破產生。
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24日晚動身展開亞洲訪問行程,預計先後訪問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川普訪韓期間將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相關活動,預計30日與習近平會晤。
川普在白宮搭機出發前短暫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及是否將和習近平談到台灣,他說,「我會談到台灣,我不會去那邊,但會談到台灣…很尊重台灣」。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25日對中央社表示,美中最迫切討論的不是台灣議題,不過台灣是美中最敏感、最關鍵、最核心議題,美中貿易、科技競爭有誤判,不會發生全面性衝突;台灣議題若有嚴重誤判,美中會有衝突。
張五岳提到,川普就職9個多月來,可觀察到美國決策機制特色為,川普個人意志可以凌駕其他所有官員之上,所以美中領導人有一場領袖對話,將可以發揮「定錨效果」,川習會晤將有助於明確雙方底線、避免誤判。
張五岳指出,川習會晤短期目標為管控分歧、避免誤判、防範意外,避免美台關係成為美中關係的引爆點。推估雙方不會在台灣主權、一中問題等討論上有重大進展或成果;實際上,川普就職迄今,沒有在美台互動上做出讓北京跳腳的動作。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25日對中央社解析,川普在川習會晤上想談美國大豆、芬太尼、中國稀土出口等問題,整體看起來是「美國對中國有需求」;推估討論台灣議題,應是北京提出來的對應要求。
王信賢直言,目前看起來,川普不太可能在習近平面前講對於台灣議題較強硬的話;不過川普對於台灣議題的討論,基本不會超越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職期間所設下的護欄,底線還是在的。
王信賢認為,由於美國現在對於中國有需求,所以需要因應北京的需要,將台灣議題當作籌碼,拿出來在川習會晤上談一談,美國的考量較偏向這個層次,不會涉及到什麼「傷筋動骨」的討論。(編輯:楊昇儒)1141025
- 川習會預計談台灣 分析:明確底線避免誤判2025/10/25 18:50
- 2025/10/25 17:24
- 2025/10/25 16:5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