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荒 政府要求中芯優先供應華為等龍頭企業
(中央社台北13日電)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繼續對中國限制晶片出口下,中國晶片嚴重短缺,中國政府已開始干預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品,要優先供應華為及國家領軍企業。中國科企也以「捆綁式」晶片策略來彌補算力不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達成一些貿易協議,但美國並沒有撤銷對中國出口晶片的限制。川普也未有與習近平討論輝達(Nvidia)最先進的Blackwell人工智慧(AI)晶片。
華爾街日報12日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的先進半導體短缺問題非常嚴重,導致科技公司都在爭奪國內有限的晶片。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今年較早時因晶片短缺而推遲發布最新模型。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已開始干預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出分配方式,試圖優先滿足華為和國家領軍企業的需求。華為也利用中芯國際的技術生產人工智慧晶片。
除此之外,中國科企也在想辦法解決晶片不足的問題,如華為等公司將包括數以千計的晶片捆綁到一起,組成龐大且耗電高的系統,以幫助訓練AI模型。總部位於上海的沐曦集成電路也使用較老而更易獲得的工藝設計晶片,將兩枚或多顆小晶片封裝在一起,來彌補算力不足。
這種「捆綁式」晶片策略推高了數據中心能源消耗,多個地方政府開始對相關企業給予電費補貼。
此外,有中國企業繼續走私進口輝達晶片,或利用雲端運算在其他國家遠程使用輝達晶片。據華爾街日報記者看到的合約顯示,至少有16個冰箱大小的Blackwell機架原定於11月交付,這些機架被拆分成較小部件付運並在中國重新組裝。此等規模的晶片不足以訓練先進的大規模AI模型,但仍可用於研究和開發強大的程式。
報導表示,中國正努力實現更高程度的晶片自給自足,有關部門已指示國有數據中心停止使用輝達的晶片,一些數據中心甚至將已投入使用的輝達產品停用;有關部門還通知企業不要使用一款較舊的輝達產品。一些分析師認為此舉是為了與美國談判獲取更好晶片而擺出的姿態。
不過,因為工程師習慣了輝達的專有軟體生態系統,他們使用國內替代品時遇到困難,如出現過熱、系統崩潰和缺乏軟體支持等問題。
報導表示,中國在自主生產晶片上仍有局限性。美國已禁止對中國銷售極紫外光曝光機(EUV),中國的晶片製造廠不得不依賴效率較低的舊製造技術,這會增加出錯的可能性並導致晶片的良率下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在9月的一份報告中估計,若用中芯國際的工藝製造華為的昇騰910C晶片,每100枚晶片中可能有多達95枚無法使用。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芯國際、華為和DeepSeek的代表未回應華爾街日報的置評請求。(編輯:陳鎧妤/呂佳蓉)11411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川普簽署妥協撥款法案 終結美國史上最長43天政府停擺[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113/800x600_12383346492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