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青年策展人上場 雙展詮釋人與災難萬物的距離

2025/5/23 19:07(5/23 19: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安全室」展覽24日起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館前廣場作品「一層層疊起」,以一棵因颱風倒塌的苦楝樹為核心,探究人與土地的關係。(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23日
「安全室」展覽24日起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館前廣場作品「一層層疊起」,以一棵因颱風倒塌的苦楝樹為核心,探究人與土地的關係。(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2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3日電)枯木倒立在美術館門前,並非誰的惡作劇,而是康芮颱風災後殘骸,台北當代館明起推出「安全室」及「環世界日誌」展,其中「安全室」展便聚焦藝術家如何以作品詮釋災難經驗。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21年起推動「青年藝術計畫」,今年邀請2名青年策展人,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獨立策展人林裕軒帶來「安全室」展,關注科學與當代藝術的策展人林承緯(大緯)則策劃「環世界日誌」,雙展今天開幕。

台北當代館館長駱麗真致詞表示,藝術不只是表達,更是理解與共感的過程,今年2檔展覽分別從人與災難、人與萬物的關係切入,充分展現當代青年藝術工作者對時代議題的敏銳觀察與深刻回應。

像是花蓮0403強震甫過1年,「安全室」展中就展出藝術家王煜松及「地震寫生團」合作作品「沒有葉子的森林」,他們邀請21名花蓮創作者,透過實地寫生記錄近年頻繁自然災害對當地景觀造成的衝擊與變化,如森林般的展間,則由海邊漂流木構成。

而在當代館門口前廣場,則是瑞士藝術家特諾里奧(Leonardo Bürgi Tenorio)的創作「一層層疊起」,作品以1棵在2024年康芮颱風中倒塌的苦楝樹為核心,搭配特諾里奧在台灣實地踏查期間製作的土磚,他將台灣的泥、沙與黏土層層堆疊、壓製成形,讓人能感受土地的痕跡。

「安全室」策展人林裕軒表示,台灣本身就是極具特殊政治意義的地方,然而人們仍時常處在一種「看破而無法說破」的微妙氣氛中,「所以我們策展團隊想要以這個廣義的災難為契機,並講述這種作為台灣人,必須不斷轉換位置、調整自身戰鬥方式的姿態。」

「環世界日誌」展則跨域攜手中央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與演化生物學家曾文宣等研究團隊,邀請觀眾嘗試貼近不同物種的感官差異,進而思考人類與這些差異共存的可能。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策展人林承緯於記者會致詞時提到,「『環世界』的概念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作為『人類』平常感覺到的世界,是否對於其他動植物來說,並不是普遍的經驗。」透過藝術家的技術與科學家、科學儀器的協作,展中作品試圖靠近各種非人生命的感官經驗,同時也在探問「同理」的可能性與極限。

「安全室」及「環世界日誌」雙展自5月24日起至9月7日展出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編輯:張銘坤)1140523

藝術家王煜松與「地震寫生團」合作展出作品「沒有葉子的森林」,以展間回應災後地景中會出現的漂流木,24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展覽登場。(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23日
藝術家王煜松與「地震寫生團」合作展出作品「沒有葉子的森林」,以展間回應災後地景中會出現的漂流木,24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展覽登場。(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23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