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 一窺「美國人」幕後歷程

2025/7/9 14:25(7/9 18: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邀請德國出版人史泰德(Gerhard Steidl)(右)策劃「史泰德與法蘭克-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展,帶領台灣觀眾認識美國已故攝影家羅伯.法蘭克(Robert Frank)(左)。圖中為法蘭克的藝術家伴侶瓊.利夫(June Leaf)。(Steidl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7月9日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邀請德國出版人史泰德(Gerhard Steidl)(右)策劃「史泰德與法蘭克-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展,帶領台灣觀眾認識美國已故攝影家羅伯.法蘭克(Robert Frank)(左)。圖中為法蘭克的藝術家伴侶瓊.利夫(June Leaf)。(Steidl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7月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9日電)已故美國攝影家羅伯.法蘭克(Robert Frank)以攝影集「美國人」留住20世紀一瞬,名留青史。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將邀請長年與法蘭克合作的德國出版人策展,一窺「美國人」幕後編輯歷程。

法蘭克在1924年生於瑞士,1947年移居美國紐約,2019年辭世。1955年起,他在古根漢基金會支持下,展開長程美國公路旅行,沿路見證美國戰後1950年代樣貌,如「電車—紐澳良」(Trolley—New Orleans)這幅作品,以電車為景,車窗內乘客膚色、年齡、樣貌各異,使人反思當代種族議題。

這趟美國公路旅行最終匯聚為1959年在美出版的「美國人」(The Americans)攝影集,該作逐漸被視為攝影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作品之一。今年1月,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還為紀念法蘭克舉辦百年個展。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由2016 年成立的「Lightbox攝影圖書室」主辦,活動一大亮點便是邀請長年與法蘭克合作的德國藝術出版人格哈德.史泰德(Gerhard Steidl)來台,並策劃「史泰德與法蘭克——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展,讓觀眾得以親睹「美國人」背後編輯過程、印樣、書信等檔案資料。

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TIPF 邀集來自10國的策展人與 30名藝術家齊聚台北,並且以「民主的相機」作為首屆主題,規劃3檔主題展覽、為期2天的國際論壇,以及10多場講座、導覽、工作坊等精彩活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除「史泰德與法蘭克——攝影書與藝術民主化」展外,另外2檔主題展覽包含集結15組台灣創作新銳作品的「在我們得獎之後——New Wave 台灣新銳攝影創作展」,以及攝影與民主跨領域實驗共創的「親愛的台灣,戶外影像展」。

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將於9月6日至10月6日於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登場。(編輯:林恕暉)11407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