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香港民主發展 「半世紀的抗爭」新書溫哥華發表

(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21日專電)「半世紀的抗爭:香港2019年社運口述史」新書發表會日前在溫哥華舉行,書籍編委會成員黃智斌和黎恩灝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本書集結了10幾名抗爭者的口述史,而翻開記憶是為了延續未來,讓香港民主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本書開篇引述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作家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經典名言:「沒有記憶,就沒有文化;沒有記憶,就沒有文明,沒有社會,沒有未來。」
編委會成員之一的加拿大國王大學(King's University)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黃智斌 (Kennedy Wong)對中央社表示,許多香港人早在70年代起就參與不同的社會運動,從聲援六四、97香港回歸、2012年反國教、而至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香港民主抗爭運動掀至最高峰。
書中訪問了10幾位民主抗爭者,他們在2019年的時間點,有的已是半世紀的民主鬥士,有的則是新生力軍,老中青三代的口述史,更能彰顯香港社運的多元面貌,對歷史脈絡和論述也能更具延展性。
黃智斌說:「2019年前後的香港民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那些媒體曾記錄到的或是學術上曾研究過的才值得關注,我們希望透過真實的個人口述,能讓那段歷史更具人性,讓下一代在努力延續香港命運時,有更多思考的維度。」
目前紙本發行的書籍包括了11個人的故事,網路上則刊登了19個人的故事。黃智斌說,每一個受訪者的故事都很觸動人心。
他分享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個2019年參與抗爭而入獄的年輕人,2024年出獄後發現外部世界已天翻地覆,例如他入獄的那一年香港充滿熱血激情,人人為民主獻愛獻力,但他出獄後卻發現香港大街小巷常插著中國五星旗、掛著愛國口號標語,他的親友已開始適應新的政治環境,他感覺徹底失了魂魄。
黃智斌說:「當你發現你所拚盡全力珍惜和保護的一切已然變樣,真的會感到如墜入深淵般的顫抖吧!」
另一名編委會成員、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研究員黎恩灝(Eric Lai)對中央社說,這些抗爭者的口述歷史非常珍貴,因為他們描繪的不僅是抗爭角力戰場的衝突和殘酷,也刻劃了每天日常生活要面對的挑戰和困境。「我們要忠實記錄這些人的經歷、記憶、情感、思想,以表示對中國政權扭曲歷史的反抗,希望更多香港人繼續爭取人權民主自由。」
黎恩灝從學生時期就積極參與社會運動,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時他在香港的大學任教,和學生一起目睹香港民主和法治的動盪。他說:「當時全香港人展現的激情和勇敢令人感動,不分男女老幼,大家以不同的角色和力量來捍衛香港。那一段歷史是重要記憶,唯有記得,才能正確前進,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
黎恩灝希望台灣人民能看看這本書,多聆聽和了解香港人的故事。「許多香港人因遭受迫害或不滿香港變調而移居台灣,這本書或許能打開一個空間,讓台灣人和香港人能進一步對話、建立信任感。如今台灣正面臨中國的威脅恫嚇,我也希望台灣人能從香港人的故事中得到更多啟發。」(編輯:田瑞華)11409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