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佩嘉探訪61名新二代 追尋跨國婚姻子女自我認同
2025/9/23 16:10(9/23 17:26 更新)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3日電)台灣新二代推估超過50萬人,學者藍佩嘉書寫「成為新二代」一書,追尋台灣跨國婚姻子女的自我認同,近期出版。
根據春山出版的新書資訊,該書深入訪談61名母親來自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成年二代子女,以及其中15名的新移民母親,希望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理解國家政策的轉變與地緣政治的脈絡,如何影響新移民子女的生命經驗與族群認同。
藍佩嘉在導論中舉2個例子,其中母親來自越南的健宏,從小排斥跟母親說越南話,在學校被同學說是「越南仔」、「越南外勞」。即使如此,他仍強調自己是「百分之百台灣人」,「要比誰比較活得像台灣人,我可能還會贏他們;要比活得像越南人,他當然也會輸我。所以我2個層面都贏,為什麼把我排除在外面呢?」
母親來自中國貴州的小玫,學習過程同樣遭受霸凌,小學字寫得不太好看,代課老師脫口就說「是不是因為媽媽是中國人?」從中國帶回零食、伴手禮和同學分享,被同學以「中國沒有人權」為由拒絕。後來她在網路發表「將台灣和中國身分視為雙重國籍」的文章,引來許多不友善留言,讓她十分無奈。
「成為新二代」全書分為6篇章,包括「國家移民治理的劃界」、「跨國婚姻與族裔文化傳遞」、「校園生活的劃界與汙名」、「閃閃發光的台灣東南亞二代?」、「海歸與海航的認同旅程」、「地緣政治陰影下的台灣中國二代」,結論則叩問「誰是台灣人?」。(編輯:張雅淨)11409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