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書法帶入現代藝術領域 董陽孜作品進駐荷蘭國家博物館

2025/11/13 07:44(11/13 08: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藝術家董陽孜的2幅大型書法作品在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展期為期1年。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藝術家董陽孜的2幅大型書法作品在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展期為期1年。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12日專電)當代藝術家董陽孜2幅大型書法作品在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並於12日舉行開幕茶會。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說,董陽孜將傳統書法跨界到現代藝術的領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董陽孜 : 此心安處是吾鄉」展,展出「此心安處是吾鄉」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幅大型書法作品。由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與荷蘭國家博物館共同辦理,展期長達1年。

開幕茶會於12日在荷蘭國家博物館舉行,董陽孜親自出席並分享。台灣駐荷蘭代表處代表田中光、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以及前荷蘭駐台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也都到場致意。

回憶起促成這次展覽的過程,胡晴舫說,董陽孜的作品把傳統書法延續到現在並發揚光大,跨界到現代藝術領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她過去從未到過歐洲展覽,因此巴文中心便從4年前開始策劃,希望能將董陽孜的作品介紹給歐洲的民眾。

胡晴舫說,荷蘭國家博物館很快就對這項計畫表達興趣,因為他們向來就非常仰慕董陽孜的作品,認為她的作品是傳統以及創新之間的橋樑。一直以來,荷蘭國家博物館在保存傳統藝術以及文物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朝創新邁進,然後與下一代、未來對話,「對他們來講,董陽孜的作品是最適合不過的」。

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暨策展人王靜靈則是促成這次展覽的另一個重要推手。王靜靈表示,董陽孜的作品是基於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所進行的當代藝術,是「亞洲的當代藝術」。

王靜靈提到,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收藏大部分是古代的作品,20世紀、21世紀的作品是相對少數,透過這次的機會展示「當代的亞洲」,能夠給予參觀民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從文化外交的層面而言,田中光認為這次在荷蘭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是「重要的一站」。期盼透過這一次的展出,讓歐洲其他國家對董陽孜或台灣藝術有更多的認識。相信這次展覽會造成不小的迴響與影響。

根據巴文中心提供的資訊,這次展出的2件作品是董陽孜於2023年創作的大型書法作品,展示於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展廳一座高4公尺、寬12公尺的特製展櫃。展覽名稱反映藝術家內心對「家」與「歸屬」的深層情感與書法詮釋。(編輯:陳承功)1141113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董陽孜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大型書法作品。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董陽孜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大型書法作品。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董陽孜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型書法作品。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董陽孜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型書法作品。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董陽孜 : 此心安處是吾鄉」展於12日舉行開幕茶會,台灣駐荷蘭代表處代表田中光(左1)與夫人(左2)、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右1)到場致意,並與董陽孜(右2)合照。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董陽孜 : 此心安處是吾鄉」展於12日舉行開幕茶會,台灣駐荷蘭代表處代表田中光(左1)與夫人(左2)、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右1)到場致意,並與董陽孜(右2)合照。中央社記者吳柏緯阿姆斯特丹攝 114年11月1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