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台灣人打文化團隊戰合租空間築夢 蔡英文讚厲害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5日專電)前總統蔡英文出訪德國期間,造訪由旅德台港青年共同經營的藝文空間P60,聽他們怎麼在柏林藝文空間結合影展、茶文化與書籍打台灣文化推廣團隊戰。蔡英文肯定僑民在海外耕耘,稱讚能使用德語在專業領域讓台灣發光「很厲害」。
P60位於柏林米特區(Mitte),由柏林台灣影展團隊「印象台灣」(Impression Taiwan)、台灣茶品牌鹿野茶坊(Deerland Tea)與推廣東亞獨立出版的Encounter書店合租經營。結合影展、茶會與書店,是柏林唯一台灣複合式藝文空間。
印象台灣負責人吳浩平告訴中央社,大型的台灣影展一年僅有一週,結束後觀眾熱度往往難延續,今年開始尋找一個能定期播放台灣電影的空間,「保溫」國際觀眾對台灣電影興趣。
「但是我們太窮,沒有足夠資源,只能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合租空間。」影展8年連年虧損,他接手後力圖轉型,和常在文化活動擺攤的台灣茶商陳安吉與香港書店創辦人李挽靈一同經營空間,跨領域協作打團隊戰。
原從事廣告業的陳安吉2019年創立鹿野茶坊,希望將台灣精品茶文化推廣到世界。這幾年她提著裝有煮茶器具、各式茶葉與茶器的「一卡皮箱」,全歐洲跑透透,在柏林、倫敦、羅馬、立陶宛與捷克等地介紹台灣茶知識。
陳安吉表示,疫情期間在德國創業,B2B推廣受阻,轉向以茶會、感官體驗等方式直接接觸消費者,她發現,要提高歐洲人對台灣茶的認識,需要的不是門市,而是能夠創造文化連結的平台。
Encounter書店主理人李挽靈,2019年從香港到歐洲旅遊,期間反送中事件爆發,讓她思考留在柏林發展的可能性。當時有不少人問她「香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於是開始尋找能清楚描述香港處境的書籍,卻發現柏林幾乎沒有與香港議題有關的讀物。
李挽靈開始在柏林市集擺攤,以獨立出版書籍作為媒介,介紹香港。後來更進一步將台灣、日韓與東南亞等地視角帶進來,希望在東亞議題與圖書稀缺的德國,透過出版品呈現亞洲社群多元樣貌。
這3個來自不同文化領域的台港青年一拍即合,終於在今年8月共同租下位在王子大街60號(Prinzenallee 60)閒置空間,開幕3個月不到,已舉辦多場讀書座談、主題電影放映、茶與巧克力風味品鑑等活動。
其中,他們合作策劃的「228天馬茶坊」活動,結合電影放映、歷史文本與茶會,模擬台灣早期士紳在茶坊聚會的文化場景,搭配電影「天馬茶坊」,讓觀眾以沉浸式方式認識228事件的歷史脈絡。
這個星期台灣前總統蔡英文訪德期間,到P60空間與德國當地台僑交流,關心與了解海外台灣人的生活。一邊品茶的蔡英文聽見「天馬茶坊」頻點頭,也由自身經驗出發提到「學語言非常困難」,能用德語講述自身文化並不容易,稱讚他們「很厲害」。
不僅推廣台灣文化,目前P60空間也積極參與社區營造,創造更多台灣藝文空間與當地鄰里的連結。原本必須四處漂泊、找有網路的咖啡廳工作的吳浩平,現在每天準時到P60報到。
吳浩平笑說:「現在鄰居都知道,可以麻煩一個台灣空間收包裹了。」在這樣的日常互動中,台灣文化空間早已自然融入柏林,成為當地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編輯:唐聲揚)11411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