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東協財經/MIC:因應匯率關稅 資通訊供應鏈須發展智慧製造聚落

2025/9/8 15:35(9/8 21: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掌握新南向,放眼東協經濟脈動。中央社「東南亞財經資訊專網」每日為您精選多則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財經頭條。無論是政府新政、產業動向或投資商機,讓您即時掌握關鍵資訊,洞悉市場,搶占商機。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呂晏慈台北8日電)面對匯率與關稅挑戰,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天表示,ICT(資通訊)產業上游零組件移轉壓力將加劇,企業不能單打獨鬥,必須合作發展智慧製造聚落;面對不同市場,未來將形成中國、東南亞、中北美3大完整供應鏈聚落,企業布局缺一不可。

資策會MIC今天舉辦「38th 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全球新局」年度研討會。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林柏齊指出,ICT產業因應川普政府對各國實施差別關稅、強化轉運反規避條款等配套措施,上游零組件移轉壓力勢必加劇,企業的唯一解方就是分散製造、彈性運籌,不能再單打獨鬥,供應鏈上下游必須合作發展智慧製造聚落。

林柏齊直言,全球資通訊產業將從過往以中國大陸為世界工廠的模式,轉向形成中國大陸、東南亞、中北美等3大完整供應鏈聚落,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林柏齊分析,ICT產業在台灣、中國大陸以外的製造基地選擇,主要有成本、運籌、市場與政治等4大導向。成本方面,越南、印尼的人力成本與對等關稅相對較低,為生產消費性商品的優先選擇基地;運籌方面,泰國、馬來西亞具備基建與海運樞紐的優勢,且鄰近的新加坡為東南亞資料中心據點也是重要拉力;市場方面,以印度為代表,其印度製造政策邊際效果遞減,轉向推動上游供應鏈,對供應本土市場的消費產品較具誘因。

林柏齊表示,政治導向方面,台灣主要電子製造廠商均已赴美設廠或評估赴美設廠,除了AI伺服器在美產能明顯成長,原先受惠於近岸外包的墨西哥,廠商將與美國整合評估,進行整體產能與供應鏈規劃。

對於台廠主要ICT產品在全球各區域的產能變化,資策會MIC表示,2025年伺服器在美國、中南美產能占比有上升趨勢,筆電、桌機與手機在中國大陸產能占比持續下降,在東南亞、中南美產能占比上升。

至於2025年至2029年台廠產能占比變化,資策會MIC預測,東南亞仍為台灣電子製造廠的生產基地首選;惟伺服器在美國製造的比重明顯看漲,其中,AI伺服器估由15%成長至30%,整體伺服器由10%成長至20%。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展望2026年市場前景,林柏齊表示,關稅隱憂導致市場信心不足與通膨疑慮上升,預估全球主要ICT產品出貨微幅成長,AI伺服器表現亮眼,出貨量可望達457萬台、成長12.9%;整體伺服器預估出貨量1498萬台、成長4.5%;筆電出貨量1.8億台、成長2.9%;桌機出貨量6840萬台、成長1.5%;智慧型手機出貨12.4億台、成長1.5%。

林柏齊強調,2026年將是驗證「+USA」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年,美國232條款對資通訊產業影響重大,雖實施細節與管制配套尚未明朗,產業已先行評估至海外與赴美布局,2026年勢必更考驗業者跨國營運的能耐。(編輯:林家嫻)11409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東協財經/看見菲律賓潛力 2台廠投資約千萬美元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