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有4挑戰 經長:布局矽光子機器人等領域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0日電)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表示,全球經濟和台灣高科技產業面臨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和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等4大挑戰,政府將協助推動研發下世代先進技術,布局矽光子、機器人和量子運算等領域。
龔明鑫今天出席「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以建構台灣韌性的戰略藍圖與政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台灣面臨天災、美中貿易戰和疫情等挑戰不斷,從原本被國際不看好到表現最好,今年面對川普2.0挑戰,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6.75%,高於其他國家。
龔明鑫進一步指出,台灣出口成長較高的國家為美國、東協和韓國等國,美國今年6月超越中港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國,其中ICT產業一支獨秀,年成長率高達70%,包括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光學和精密儀器等產品。
當前正值美國對等關稅和匯率等挑戰來襲,龔明鑫說,許多產業面臨出口困難和挑戰,像是塑膠製品、運輸工具和紡織等傳產,雖然整體經濟數字創新高,但還是有傳產面臨關稅等因素影響,政府必須協助業者因應。
談及全球經濟未來4大挑戰,龔明鑫指出,包含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和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等挑戰,像是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限制半導體相關產品出口至中國,這都會影響經濟和供應鏈層面,因此要做好準備,挑戰才會化為機會、反敗為勝。
此外,龔明鑫表示,經濟部將加速推動系統性治水,全面提升至水韌性,至2028年預計可再增供每天120萬噸水源,備援韌性提升至60%,強化產業和民生供水穩定。未來4年內,政府將投入千億元,從源頭到後端達到有效治水,目標為2029年完成。
能源方面,龔明鑫表示,經濟部對確保能源、供電穩定責無旁貸,因應Re100要求,現在許多企業即便不缺電,還是需要綠電,因此需要持續開發多元綠電;此外,為推動深度節能,政府目標為2024年至2027年累計節電206億度。
為協助中小微和傳產因應關稅等衝擊,龔明鑫表示,經濟部編列新台幣460億元特別預算,提供雨天不收傘等金融支持、協助企業轉型和開拓海外市場。未來也將積極落實推動5大信賴產業,包括無人機、國艦國造等軍工產業。
龔明鑫進一步指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同樣面臨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關稅和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等4大挑戰,政府會協助推動研發下世代先進技術,其中在異質整合、3D封裝等技術,台灣幾乎是獨步全球,全球市占比高達90%;同時也需布局矽光子、機器人和量子運算等技術,雖然這些技術可能10年後才會真正運用,但現在就必須投入研發。(編輯:林淑媛)11409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