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穩定幣由金融機構先行 未來視狀況開放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日電)穩定幣成為今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外界關注台灣發行穩定幣規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表示,美國、歐盟規範中分成數類發行者,不代表第一階段都能發行穩定幣;台灣依草案內容,初步規劃由合規金融機構先行,是否開放到其他機構,要看未來狀況而定。
金管會今天例行記者會由彭金隆主持,外界關注,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6月27日已報行政院,台灣未來是否可能發行穩定幣、相關策略及後續立法進度。
彭金隆指出,目前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已經送到行政院,政務委員也開始審議,各政府單位也在提供意見,今年9月30日公布首波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的9家虛擬資產業者名單,也宣示台灣在虛擬資產服務進入新里程碑,期待專法可以更完整針對虛擬資產服務業管理。假設政院送出法案到立法院,若社會有共識,希望可以儘快通過立法。
彭金隆表示,美國提出「天才法案」後外界對穩定幣有許多討論,歐盟其實走得更快,不過目前美元穩定幣占整體穩定幣99%仍是主流;觀察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等,香港雖然通過立法但還沒有核准發行,各國對穩定幣用途都有不同定位。
以草案內容來看,彭金隆指出,穩定幣是作為虛實世界的連接窗口,也是未來實體金融業跟虛擬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目前架構是貨幣型穩定幣,沒有牽涉資產與演算法,發行部分參考歐盟「加密資產市場規範」(MiCA)、美國作法,未來還是傾向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優先發行;至於是否走到團體戰,都在研議範圍中。
彭金隆強調,持續蒐集各國執行狀況,台灣在穩定幣議題雖然沒辦法領先,但也不會落後。面對未來新的改變,不會等到完全確定才有動作,會提前準備,觀察國際發展,隨時應變。
媒體關切以草案內容來看,是否只有金融機構有資格發行穩定幣,其他虛擬資產業者無法發行。
彭金隆回應,美國、歐盟規範中也有分幾類發行者,不代表第一階段都能發行穩定幣,台灣草案也遵循類似方式。假設未來立法通過後,會從比較合規的角度,規劃讓金融業先行;至於後續是否會開放到其他機構,要看未來當下狀況而定。
他說明,發行穩定幣本身不是發行貨幣,而是提供這類轉換服務,性質有所差異;未來立法通過後,也會在子法做更明確規範。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張嘉魁補充說明,國外有些把穩定幣當作支付工具、或是作為虛擬貨幣交易法幣,台灣發行穩定幣也參考國外作法,針對未來發行穩定幣,幣別是否不只是新台幣、也包含美元等,金管會持續跟央行等單位溝通。(編輯:張良知)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