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量子電腦 中研院專家建議從晶片製造切入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8日電)中央研究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量子電腦專題中心執行長陳啟東今天表示,台灣需要發展自己的量子電腦,不僅可以建立生態鏈,並可以訓練人才。晶片是決定整台電腦效能的關鍵,台灣在這部分占有絕對優勢,可由此切入。
工研院今天發布「無限量:量子百年 創新紀元」專刊,邀請陳啟東與鴻海研究院所長謝明修、IBM台灣技術長莊士逸進行對談。
陳啟東強調,台灣應發展自己的量子電腦,可以藉此建立生態鏈,帶動硬體及控制軟體發展,並有助於人才訓練。
陳啟東說,量子電腦最大的問題就是晶片,因為晶片決定整台電腦的效能,而台灣在晶片製造占有絕對優勢,台灣應善用這一強項由此切入,除了發展製程外,也應建置測試平台。
他強調,教育非常重要,不過需要時間培養人才,台灣現在就需要人才,只要有物理、資訊、電機、電子基礎都歡迎進入量子領域。
莊士逸表示,IBM對於人才的要求是要具備產業應用能力,如IBM要輔導半導體業投入新化學材料開發,就需要具備半導體能力的人才。為使年輕人能夠更早接觸到量子領域,IBM投入高中啟蒙教育。
謝明修說,台灣量子電腦相關人才稀缺,難以找到熟悉雷射真空等系統的人才,鴻海研究院透過尋找有相關基礎背景的人,再以師徒制訓練。至於尖端研究人才方面,研究院吸收有興趣的人才加入,並協助與國際專家合作,透過與國外學研界一起研究開發,以更了解國際趨勢。
日前獲輝達投資的量子運算新創公司Quantinuum首席科學家Harry Buhrman來台與談,他分享量子電腦是一個很神奇有魔力的機器,應用面可包括材料化學、醫療領域等。
Quantinuum是2021年創立的量子運算新創企業,今年宣布將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設立據點,研發光子技術。Quantinuum於9月完成募資6億美元,並獲得AI晶片龍頭廠輝達(NVIDIA)的投資。(編輯:潘羿菁)11410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世界大賽G3大谷翔平4安含2轟、9度上壘 道奇弗利曼再見轟終結18局苦戰[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493x1119_296542140213.jpg)




![MLB世界大賽第3戰 日本傳奇投手野茂英雄道奇主場開球[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800/20251028/1907x1432_30565904691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