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事:維持房市管制觀察成效 留意房貸風險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30日電)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事錄今天出爐,揭露央行理事對於房市看法,多位理事支持維持現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房市漸呈量縮價穩局面,應持續觀察成效。
不過,有理事認為,未來半年、1至2年整體房市及總體經濟情況,可能導致部分民眾無法順利繳交房貸,造成銀行逾放比上升。
央行9月18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房市管制措施不鬆綁,央行總裁楊金龍直言,房地產風險還沒解決,央行看的不只是房價是否上漲,更注重金融穩定風險。
央行今天公布第3季理監事會議事錄,內容顯示,央行理事對房市態度審慎。多位理事表達,應再觀察現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宜維持信用管制措施不變。
有理事表示,目前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成效逐漸浮現,房市成交量呈較大縮減,但價格才開始微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維持相對較高水準,現行管制措施可再維持一段時間,使其效果再多發酵。
另有理事表示,當前房地產的價格變化,隨區域有所不同,甚至預售屋與成屋也不同,需持續觀察及瞭解未來房價走勢。其他理事認為,台灣房價所得比相較其他國家為高,目前維持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為正確的作法。
對於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因優先承作無自用住宅者購屋及都更危老重建案件等配合政府政策的貸款,致未達自訂控管目標者,央行自第2季起給予銀行自主彈性調整空間。數位理事表達支持此作法,表示將有助緩解當前民眾申請房貸排撥問題。
多位理事關注未來銀行承作不動產貸款的資金動能問題,並表示全體金融機構資金動能足以支應下半年預售屋交屋貸款需求,但長期仍須檢視是否可支應成屋等購置住宅貸款,以及都更危老重建貸款等資金需求,與可能衍生之風險。
對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有理事認為,過去台灣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曾低至30%,當前比率偏高主要是反映房價高漲,且未來走勢難以預測,因為銀行還要配合新青安、社宅、危老都更等政策承作貸款。
有理事指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變化,是與不動產放款與總放款的成長率有關,當不動產放款成長率小於總放款成長率時,集中度即呈下降。從總體觀點來看,目前不動產集中度已經開始下降,反映信用資源由不動產轉移至其他產業,已達到信用管制預期效果。
有理事認為,當前不動產貸款逾放比雖非常低,但未來半年、1至2年整體房市及總體經濟情況,可能導致部分民眾無法順利繳交房貸,進而造成銀行逾放比上升;另全國各地區房貸負擔率多已逾合理負擔標準30%,央行須進一步瞭解,以利控管金融穩定風險。(編輯:張均懋)11410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