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歐英日韓澳均推低碳氫驗證 專家點出盤查計算挑戰

2025/11/15 09:5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5日電)各國陸續建立低碳氫驗證制度,台經院專家點出,目前挑戰在於氫高度倚賴跨國供應鏈,他國未必願意提供上游原料、海外運輸等碳排資訊,制度設計亦需在高昂查核成本與多元利害關係者協調之間取得平衡。

全球低碳氫驗證制度的發展以歐洲最早起步、推動速度最快,CertifHy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低碳氫驗證框架。受到歐洲的帶動,英國、日本、韓國、澳洲均陸續發展相關制度,台灣競爭對手韓國預計2026年全面實施憑證體系。

台經院專家指出,目前國際低碳氫或再生能源氫市場的需求多由補貼政策、採購誘因與合規要求所驅動,完善的憑證制度則成為支持市場形成的基礎,使低碳氫的環境價值能被驗證、交易並納入政策工具之中。

其中,低碳氫碳盤查範圍是關鍵,「油井到大門(Well-to-Gate)」雖是全球盤查邊界的基本共識,但實務上仍存在多項挑戰。

台經院專家解釋,各國能直接掌握與改善的排放來源,多侷限於境內生產階段;然而,氫與氫基燃料高度倚賴跨國供應鏈,其上游原料、生產用能與海外運輸多由他國企業掌控,使進口國在盤查時必須承擔國外排放資訊的不確定性,減排努力與合規條件更往往取決於他國是否願意提供資料或調整製程,形成結構性的限制。

此外,該專家指出,制度設計亦需在高昂查核成本與多元利害關係者協調之間取得平衡。即使各國已設定驗證目標,但對於應採用哪些第三方資料、模型或報告作為一致性的排放佐證,目前仍缺乏明確共識,使得制度透明度、資料可比性及實務操作性均有待加強。

經濟部正在研擬低碳氫來源證明制度指引,未來制度上路後,該專家指出,對製氫企業而言,氫不再只是一種工業原料,其市場價值將取決於是否具備可查核的環境屬性,企業必須提供完整的生命週期排放數據,包含電力來源、製程能耗、原料與運輸排放,並接受第三方查核。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對氫的使用者來說,來源證明制度將成為企業在國際永續倡議與供應鏈揭露中的必要工具,包括RE100、CDP、SBTi、TCFD、CSRD與ESRS等架構均要求企業揭露能源來源與減碳貢獻,若企業未能提出可信的來源證明,恐影響供應鏈接單及國際採購資格,面對CBAM等跨境碳規範時,輸往歐盟產品更可能面臨更高稅負。

至於台灣推動方向,該專家指出,台灣預計先以低碳氫及氫基燃料來源證明為優先推動項目,並參考他國制度建立具國際一致性的驗證機制,後續也會依產業發展與政策需求,持續評估擴展至低碳氨等其他能源產品。(編輯:翟思嘉)1141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