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修法光電加嚴環評 7大公協會:能源轉型大挫敗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5日電)立法院會14日經表決三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部分條文等,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等7大公協會發出聲明,直指為「台灣能源轉型大挫敗」,將波及95%守法業者,使台灣綠電新增量大幅放緩,RE100企業勢必面臨綠電稀缺與成本墊高的壓力,並衝擊半導體、AI與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立法院會14日經表決三讀通過環評法部分條文,增訂太陽光電系統條款,明定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10類案場,開發前應實施環評,但排除屋頂型或規模較小的自用發電系統。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太陽光電委員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及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等太陽光電產業7大公協會指出,重大能源政策在缺乏公開、公正與充分討論的情況下迅速通過,令人深感遺憾。
7大公協會表示,本次修法在多方意見未能充分納入的情況下通過,恐導致執行標準不一、行政量能過載,增加政策落地風險,最終也不利於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
7大公協會強調,修法後,大量案場恐被迫進入漫長程序,綠電新增量勢必放緩,企業買不到綠電,或被迫承擔高成本綠電。這將造成半導體、人工智慧(AI)產業綠電需求難以滿足、出口製造業RE100(2050年前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承諾履行風險升高、外資對台灣能源穩定性的疑慮增加。
7大公協會指出,台灣多數光電業者皆依法合規推動綠能,卻因少數個案就被要求承擔全面性制度收緊的後果,不但懲罰守法者,也無助改善生態管理,更可能形成「良幣受害、劣幣淘汰」的現象,使綠電推動成本更高、速度更慢。
7大公協會說,台灣目前約有35萬直接與間接從業人員,制度驟變將使太陽光電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若大量案場長期卡關,不僅可能引發產業鏈萎縮、企業營運受阻,也會使外資對台灣能源環境的可預測性產生疑慮,乃至出走。
7大公協會特別強調,支持環境保護,也願意遵循新制度,但政府必須正視綠電放緩、成本墊高與產業鏈風險,並提出明確可行的配套,確保台灣能源轉型與科技產業競爭力不因制度落差而倒退。(編輯:翟思嘉)11411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