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病協定 專家憂加劇地緣政治難獲關鍵資源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4日電)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大流行病協定,專家擔心加劇地緣政治問題,儘管台灣在全球衛生作出貢獻,但由於不具備世界衛生組織會員身分,仍可能無法參與關鍵的資料流通和資源共享機制。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19日至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20日通過深具里程碑意義的大流行病協定,以因應未來危機。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歷經3年多的協商,最終達成這項協定。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近日邀請專家就大流行病協定議題提供專業意見,並發布新聞稿。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李崇菱認為,由於美國是世衛主要財務貢獻者,也擁有世界領先的衛生系統和流行病學專業知識,大流行病協定執行可能因美國缺席面臨大挑戰。
另外,大流行病協定納入「病原體取得與利益共享系統」促進疾病早期偵測與緩解整體的風險,但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林先和與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柏翰都提到,這個系統可能衍生WHO以外地區或政治實體,面臨地緣政治問題。
例如台灣不具WHO會員身分,儘管持續對全球衛生安全做出貢獻,仍可能被排除在關鍵資料流通與資源共享機制之外。林先和與李柏翰都指出突破口在「非國家參與管道」,儘管台灣在聯合國體系中不被承認為國家,仍可透過現行的國際衛生條例指定聯絡點,促進技術交流。
李崇菱表示,雖台灣非WHO會員國,也不能在國際法上成為大流行病協定的締約國,但台灣可根據大流行病協定更新大流行病防範監管框架,擴展疫苗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支持國內和國際的需求,實施更具包容性的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準備應對疾病大流行。(編輯:李亨山)11405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