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顛覆醫學教材奪藝術獎 顧廣義:讓酷兒學生不再孤單

2025/9/20 18:10(9/20 18: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多媒體藝術裝置「酷兒解剖學圖譜」,作品顛覆傳統醫學教材,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單元大獎。(顧廣毅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多媒體藝術裝置「酷兒解剖學圖譜」,作品顛覆傳統醫學教材,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單元大獎。(顧廣毅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0日專電)「為什麼教科書裡的示範人體總是白人男性呢?」陽明交大助理教授顧廣毅回憶在醫學院讀書時反覆出現疑問。這份困惑多年後化為創作靈感,今年他以作品「酷兒解剖學圖譜」,獲得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被譽為科技藝術的奧斯卡,1987年創立,現今是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新媒體藝術獎項之一。

今年顧廣毅與阿姆斯特丹大學皮膚科教授德弗里斯(Henry de Vries)合作的「酷兒解剖學圖譜」,在「人工生命與智慧」類別中脫穎而出。評審指出,作品顛覆傳統醫學教材框架,打破人類中心與性別二元分類,展現跨域合作的力量。

●顛覆傳統解剖學教科書 讓人體不再限於單一標準

牙醫系畢業的顧廣毅「不務正業」,走上設計與藝術創作的道路,近年更直接走進教學現場,重回母校,開設全台第一門結合牙醫與藝術設計的「推測牙醫學」(Speculative Dentistry)課程。

顧廣毅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學生時代受醫學訓練時,時常對教材內容感到困惑。他回憶,全球醫學院廣泛使用的「人體解剖學圖譜」(Atlas of Human Anatomy)中,無論心臟、血管或肌肉的示意圖,幾乎全是白人男性的身體,甚至連髮型與穿著都呈現典型的美國異性戀形象。

顧廣毅指出,台灣醫學生幾乎都是在背誦「白人身體」的圖像知識,進入臨床後面對的卻是台灣形形色色的人體。他說,「醫學領域長期缺乏後殖民的反思,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此外,在醫學的訓練中,也時常充斥著「單一標準」。顧廣毅舉例,牙科矯正學將「一級咬合」定義為理想狀態,二級、三級咬合則被標記為需要矯正。

「但現實裡,大部分人根本不是一級咬合。這其實是牙醫師腦中構築的理想。我那時就覺得怪怪的,為什麼醫學要把某一種身體形態定義為最好,並要求所有人都往那個標準靠攏?」

●走進教學現場 誓言讓酷兒醫科生不再孤單

目前「酷兒解剖學圖譜」已完成五個章節,每章從不同角度切入,挑戰「唯一正確身體」的想像,例如把顯微鏡下的性傳染病病原菌與人體並置,或呈現跨性別手術、雙性人的身體經驗與器官的多元樣貌。

展出時,這些章節不僅以書本形式呈現,也被轉化為雕塑、動畫和裝置,讓人體圖像突破傳統二維插畫限制,讓人體不再只有一種被觀看的方式。

顧廣毅透露,以圖書形式呈現的「酷兒解剖學圖譜」已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他們也建立了數位典藏平台,並透過工作坊邀請醫師、學生與一般民眾拼貼,創造屬於自己的身體圖像。

未來團隊還計畫開放徵件,讓更多醫師、藝術家與設計師共同發想新的內容,讓這本顛覆傳統解剖學的圖譜,成為真正開源、多元的另類教材。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從多年傳統醫學訓練走入設計與醫學創作領域,近年再度重返曾經培育他的校園,結合他熱愛的專業,開設生物設計、推測設計等課程,讓醫學與藝術設計學生一同想像未來醫療的樣貌。

而重返教學現場,也是顧廣毅對自己醫學院求學生涯的一次回望。他說,「如果醫學教育裡有更多元的教材和方法,或許就能讓那些在那些隱藏在課堂中、感到孤單的酷兒學生,看見在醫學的知識體系裡,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編輯:高照芬)1140920

顧廣毅與荷蘭學者德弗里斯合作的作品「酷兒解剖學圖譜」,以插畫與藝術設計重新詮釋人體,將微生物、跨性別手術與器官的多元樣貌納入解剖圖像,挑戰傳統醫學教材的單一視角。(顧廣毅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顧廣毅與荷蘭學者德弗里斯合作的作品「酷兒解剖學圖譜」,以插畫與藝術設計重新詮釋人體,將微生物、跨性別手術與器官的多元樣貌納入解剖圖像,挑戰傳統醫學教材的單一視角。(顧廣毅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陽明交大助理教授顧廣毅(右1)以作品「酷兒解剖學圖譜」奪2025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與其他單元得獎人於頒獎典禮合影。(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陽明交大助理教授顧廣毅(右1)以作品「酷兒解剖學圖譜」奪2025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與其他單元得獎人於頒獎典禮合影。(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傳真 114年9月20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