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清大領軍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 登NASA官網

2025/9/24 10:44(9/24 11: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江國興(左)與博士生張怡琪(右)和國際團隊合作,提出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的重要證據,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並登上NASA官網。(清大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114年9月24日
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江國興(左)與博士生張怡琪(右)和國際團隊合作,提出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的重要證據,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並登上NASA官網。(清大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114年9月2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4日電)清大帶領的國際團隊發現正在吞噬恆星的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這類中等質量黑洞被稱為黑洞家族的「失落拼圖」,在天文觀測中極罕見,研究成果登上美國太空總署官網。

清華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黑洞是宇宙中神秘的存在之一,本身不發光,只能透過周圍物質變化來推測其存在,當黑洞進食時發生的溫度與光強度變化,成為辨識的重要依據。

目前已知的黑洞為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但介於兩者間的「中等質量黑洞」卻幾乎無直接證據。

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江國興帶領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正在吞噬恆星的罕見黑洞候選者,這類「中等質量黑洞」被稱為黑洞家族的「失落拼圖」,在天文觀測中極為罕見,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天文物理期刊」,更登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網。

江國興表示,這次發現起因於一次異常增亮,NGC 6099 HLX-1光源位在武仙座,距離地球約4.5億光年,在2009年首度被觀測到,2012年亮度暴增逾100倍,之後逐年轉弱。

論文第一作者、清華天文所研究生張怡琪補充,這種劇烈的亮度訊號通常出現在星系中央,與超大質量黑洞有關,但這顆位於星系外圍的天體卻釋放出罕見的超亮X光訊號,符合理論中對中等質量黑洞的預期,因此特別受到關注。

張怡琪提到,中等質量黑洞不像超大質量黑洞那樣持續吞噬物質、長期發出強烈光芒,也不像小黑洞數量多、容易被觀測到,它們平常低調,只有在「進食」時才會短暫發出亮眼的X光訊號,讓天文學家有機會捕捉。

為確認這顆天體,研究團隊運用哈伯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光望遠鏡,以及歐洲太空總署的XMM-Newton望遠鏡,進行3年的觀測與分析。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研究結果顯示,NGC 6099 HLX-1在2012年X光訊號的溫度高達約300萬度,符合黑洞撕裂恆星時會出現的高溫現象;其周圍存在密集的恆星群,就像「自助餐廳」,為黑洞提供源源不絕的食物來源。

除了X光數據,團隊也從可見光觀測找到線索,並結合模擬結果分析,天體周圍觀測到的藍光,可能來自黑洞附近高速旋轉物質的溫度變化,紅光則與周圍密集星群相關;經由這些證據相互印證,使這個天體成為中等質量黑洞的有力候選者,但仍須更多觀測進一步驗證。(編輯:龍柏安)1140924

清大和國際團隊合作,提出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的重要證據,模擬圖顯示恆星被中等質量黑洞撕裂並吞噬,過程中釋放強烈X光。(NASA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9月24日
清大和國際團隊合作,提出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的重要證據,模擬圖顯示恆星被中等質量黑洞撕裂並吞噬,過程中釋放強烈X光。(NASA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9月24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