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濫訴 校長協會:可參考日本校園律師方案
2025/9/26 10:28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6日電)教師節將至,教師團體近日接連發聲,呼籲政府正視「校園濫訴」現象。校長協會今天發布聲明,建議修法要求檢舉人須具名,並可參考日本設置「校園律師」,由專業調查人員組成。
教師團體認為,學生、家長投訴不分大案、小案,一律送到校事會議調查,不僅讓教師身心俱疲,也嚴重消耗校園行政資源。教育部長鄭英耀昨天透過新聞稿強調,將調整作法,回應現場需求,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許多教師團體提到,部分校長會利用校事會議制度,作為整肅異己的工具。中小學校長協會今天發布新聞稿,重申校事會議是由家長、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學者專家等組成,校長無法一人操控。
但校長協會也承認,校事會議制度確實使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大增,且承受各種壓力。建議可修法,讓校方在接受檢舉後,可先初步調查,決定是否受理,或以親師溝通的方式處理。
校長協會並建議,案件如果沒有具體事實,或查無可識別的檢舉人,一律不受理,藉此要求檢舉人一定要具名。
另外,校長協會建議可參考日本的校園律師方案,讓校事會議成員為專業單位人員,相關案件由專業單位調查審理完畢後,再移回教評會進行停聘、解聘、不續聘的議決。
國教行動聯盟也發布新聞稿,提出行政減量的3個改革方式。在校園濫訴議題上,國教盟建議建立投訴分級與受理門檻,可先透過說明與調解程序,導入標準化證據清單、回覆模組。
國教盟並建議調高導師費、增加輔導加給,以反映當今學校現場班級經營、親師溝通、升學輔導工作的增加,提供更多的情緒支持和親師協作資源。
對於「校園濫訴」議題,鄭英耀日前已公開表示,正研擬限制匿名檢舉,並承諾逐年增加專業行政人力,讓老師專心教學。(編輯:管中維)11409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