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鏟子超人湧入花蓮救災 醫呼籲戴口罩防呼吸道疾病

2025/10/2 12:13(10/2 13: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鏟子超人」於教師節連假期間前往花蓮光復地區協助災民清理家園。(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鏟子超人」於教師節連假期間前往花蓮光復地區協助災民清理家園。(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2日電)全台各地志工赴花蓮支援災後重建,鏟子超人工作時常因悶熱未佩戴口罩。醫師提醒,在滿是塵土的環境中工作,長期累積恐引起呼吸道疾病,建議戴上口罩,若出現症狀應儘速就醫。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因颱風樺加沙帶來豪雨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多處淹水,許多民眾逃生不及而罹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當天災過後,現場空氣往往會伴隨大量肉眼難以察覺的微粒,以花蓮風災為例,散落的石棉建材、泥沙乾涸後產生的粉塵,以及潮濕環境滋生的黴菌孢子,甚至空氣中漂浮的細菌,都是呼吸道的敵人。

亞大醫院胸腔暨重症醫學副院長黃建文說明,吸入這些微粒時,鼻腔和氣管原有過濾與清潔功能會迅速超載,粉塵會沉積在肺泡,引發急性或慢性發炎反應,臨床表現是咳嗽、喉嚨痛與流鼻水,嚴重時可能出現喘鳴聲與胸悶,甚至讓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情況惡化。

黃建文提到,若吸入的是黴菌孢子,還可能造成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甚至過敏性肺炎,對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可能演變成肺部感染。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黃建文指出,長期來看,石棉或重金屬粉塵還可能增加肺纖維化甚至癌症風險。尤其長時間暴露在粉塵環境的年輕志工,更是高危險族群,雖然短時間沒有徵兆,但氣道慢性發炎可能已悄悄醞釀,對未來健康造成不容忽視的隱憂。

黃建文建議,只要在災區工作後出現持續性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甚至伴隨發燒,就應儘速就醫。在塵土飛揚的災區,應佩戴外科或醫療等級口罩,離開現場後也要盡快洗臉、沖洗鼻腔,把殘留的粉塵去除,先保護好自己,才能健康地繼續幫助更多人。(編輯:張雅淨)1141002

全台各地志工前往花蓮支援災後重建,其中「鏟子超人」工作時,常因悶熱而沒有戴口罩。亞大醫院胸腔暨重症醫學副院長黃建文(右)提醒,在滿是塵土與碎屑的環境中工作,長期累積恐引起呼吸道疾病,建議戴上口罩。(亞大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傳真 114年10月2日
全台各地志工前往花蓮支援災後重建,其中「鏟子超人」工作時,常因悶熱而沒有戴口罩。亞大醫院胸腔暨重症醫學副院長黃建文(右)提醒,在滿是塵土與碎屑的環境中工作,長期累積恐引起呼吸道疾病,建議戴上口罩。(亞大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傳真 114年10月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李多慧捐30萬後化身鏟子超人 分享「反從受災戶身上獲勇氣」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