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乳癌抗癌路 醫:家人日常般陪伴給安定感最重要

2025/10/2 19:12(10/2 20: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醫師建議乳癌患者家人以「日常般的陪伴」給予患者安定感。圖為星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宣導乳癌防治,為旅客行李繫上巨大紙製粉紅絲帶。(中央社檔案照片)
醫師建議乳癌患者家人以「日常般的陪伴」給予患者安定感。圖為星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宣導乳癌防治,為旅客行李繫上巨大紙製粉紅絲帶。(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日電)乳癌高居女性癌症之首,發生率20年翻倍。醫師提醒,雖有新藥支持,但患者抗癌路上最擔心的,往往是成為家人負擔,建議家人不必過度關注,以「日常般的陪伴」給予患者安定感。

今年50歲的阿麗(化名)罹患荷爾蒙陽性乳癌,歷經抗荷爾蒙治療與化療,癌細胞仍轉移到肺部,腫瘤導致她連平躺都會喘,甚至面臨呼吸衰竭,她經病理檢測確認屬於HER2弱陽性,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後續疾病控制穩定,重拾日常生活、回歸家庭。

阿麗的經歷是許多乳癌病友的縮影。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每年新增乳癌患者約1.5萬人。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台灣乳癌的流行病學特徵與歐美不同。

周旭桓表示,台灣乳癌患者的好發年齡落在50歲上下,較歐美的60歲以上,提早約10年。除了家族遺傳,環境荷爾蒙、晚婚晚育、不良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也增加乳癌風險。即便沒有家族病史,若有抽菸、酗酒、飲食高糖高油或肥胖等,皆屬高風險族群。

台中榮民總醫院乳房腫瘤外科主治醫師林慈恩提醒,台灣女性乳癌標準化發生率自1990年中期後攀升、翻倍,呼籲符合公費篩檢資格者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關鍵。早期乳癌可治癒,配合好習慣可防復發;晚期乳癌應遵醫囑治療,以延長壽命、提升生活品質。

心理調適與家庭支持也不容忽視,早期乳癌患者可透過手術與藥物來控制病情,但仍擔憂復發或因長期治療的副作用而陷入焦慮。林慈恩表示,以荷爾蒙陽性乳癌來說,藥物治療需要長達5至10年,建議病友適度調整生活步調、減少壓力,勇於尋求家人與醫療團隊的支持。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對於晚期病友,最擔心的往往是成為家人的負擔。林慈恩建議,家人不必過度關注,以「日常般的陪伴」即可給予患者安定感。無論是規律作息、減壓生活,或來自家人的理解與陪伴,都是提升抗癌信心、邁向更好生活品質的重要力量。

近年乳癌治療出現新曙光,周旭桓表示,隨著健保給付新一代ADC,患者迎來突破性的治療契機。這款新藥結合了標靶與化療特性,就像「裝GPS的炸彈」,可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同時具備「旁觀者效應」,能連帶消滅鄰近癌細胞,是藥物發展的一大突破。(編輯:管中維)114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