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2研究成果登Nature期刊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2日電)台灣精準醫療計畫建構全球規模最大的漢人精準醫療研究族群,並結合基因及臨床資料,發展出多種疾病風險評估方法,台灣團隊發表2篇相關論文,登上國際期刊「自然」。
由中央研究院領銜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與全台16個醫療體系共33家醫院合作,招募逾50萬名研究參與者,打造全球針對漢人族群的最大型基因與臨床資料庫,並成功開發出涵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等多項疾病的風險預測指標。
中研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團隊發表2篇重要論文,第1篇介紹如何建立一項涵蓋50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及系統性收集醫療紀錄與基因資料,第2篇則展現如何運用生醫大數據分析,發展出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2篇同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
中研院表示,研究團隊以專為台灣人口設計的基因型鑑定晶片,支援全基因體關聯分析(GWAS)、表型關聯研究(PheWAS)與多基因風險評分(PRS),探索基因序列的多樣性與疾病的關聯性,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成功建立105種複雜疾病的風險預測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模型在漢人族群中的預測效果顯著優於歐洲團隊建立的模型,展現TPMI研究成果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重大價值。
研究結果也顯示,許多疾病在DNA序列變異層面具有高度關聯性,並可歸納為三大群集,包括心血管與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自體免疫與感染性疾病(如B型肝炎、紅斑性狼瘡、牛皮癬等),以及腎臟代謝疾病(如痛風與慢性腎病)。
研究團隊指出,這樣的發現不僅有助醫師更早辨識潛在高風險族群,並可發展跨疾病的預防策略,未來也期盼基因資訊與疾病的關聯未來能納入全民健康管理,促使醫療照護的重心由疾病治療往前移至預測與預防,以期降低慢性病與癌症的醫療與社會成本。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過去全球精準醫療的基礎資料多來自歐美族群,TPMI建立台灣的疾病研究大族群及數據,讓世界了解漢人族群的基因特色與疾病的關聯。這不只是科研突破,更是公共健康的里程碑。
創始計畫主持人、中研院院士郭沛恩表示,TPMI的成果展現台灣在人類基因體學與精準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不僅為台灣民眾建立更準確的疾病風險預測指標,也為全球15億華人的健康照護奠定基礎,TPMI提供一套可被其他族群複製的研究藍圖,尤其是在精準醫療世代代表性不足的族群,對於全球醫療公平性的推動有重要貢獻。(編輯:李亨山)11410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