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腹瀉困擾2年無毒梭菌惹禍 長庚醫院助恢復健康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8日電)22歲的花樣年華卻在馬桶上度過,長庚醫院收治1名女患者,飽受頻繁腹瀉到血便等困擾,2年無法上班,只待在家中;經精準檢測,發現凶手是「無毒梭菌」,對症下藥恢復日常生活。
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主任李柏賢今天在記者會分享這段幫患者揪出「隱形壞菌」,快速找出致病真兇經歷,他說,個案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當初團隊懷疑合併困難梭菌感染,但多次檢驗結果均呈陰性,診斷一度陷入僵局。在國科會微生物相計畫研究支援下,團隊突破傳統診斷框架。
李柏賢說,利用先進質譜儀技術,比對超過9000筆蛋白質圖譜,最終鎖定真正的致病元凶「無毒梭菌」。經過針對性抗生素治療後,患者的腹痛與腹瀉完全解除,症狀不再復發,不僅重拾健康與自信,也順利重返職場,後續大腸鏡追蹤顯示,腸黏膜已完全癒合。
李柏賢解釋,無毒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過去因不分泌毒素而被視為無害的腸道菌,但近年醫學研究發現,它具有對萬古黴素的抗藥性。由於萬古黴素是治療困難梭菌感染的第一線用藥,這種抗藥性可能導致抗生素治療失效、延誤病情控制,甚至引發併發症。
李柏賢表示,無毒梭菌被認為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中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可能造成敗血症、嚴重腹瀉等臨床症狀。長庚醫院最新推出的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通過實驗室自行開發檢測認證,單次解析5000至6000萬個基因片段,比對超過14萬種微生物與6400筆抗藥性基因資料庫。
李柏賢說,透過上述分析建立專屬的「腸道健康地圖」,可在疾病尚未出現明顯症狀前,讓醫師及早掌握腸道失衡警訊。腸道菌相的多樣性是健康的關鍵指標之一,當菌種多樣性下降時,往往代表腸道微生態失衡。
這樣的失衡可能與肥胖、糖尿病、發炎性腸道疾病、憂鬱症等多種慢性疾病風險有關。李柏賢進一步提到,當發現警訊後,醫療團隊可以進行風險預防與營養調整,並依個人菌相特徵擬定個人化健康管理策略。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基因組」,影響免疫、代謝與心理健康。透過微菌叢治療與基因檢測的結合,長庚醫院正實現精準醫療在腸道領域的願景,相關研究中國已蓬勃發展,台灣必須加快腳步,為國內病患帶來重生契機,也為全民健康開啟新篇章。(編輯:李亨山)11410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世界大賽G3大谷翔平4支長打 追平119年來紀錄[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840x1378_650052143721.jpg)




![世界大賽G3大谷翔平4支長打 追平119年來紀錄[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800/20251028/1840x1378_650052143721.jpg)


![MLB世界大賽第3戰 日本傳奇投手野茂英雄道奇主場開球[影]](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webcover/420/20251028/1907x1432_30565904691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