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童遭誤打A肝疫苗 疾管署:未落實三讀五對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1日電)1名1歲幼童在金門醫院接種流感疫苗,遭誤打A肝疫苗。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經檢討事件原因,為未落實疫苗接種程序的「三讀五對」,將要求醫院建立防錯機制,避免再發生。
金門醫院日前透過新聞稿指出,1名黃姓幼童7日原要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接種護理師在門診結束結算疫苗時,發現疫苗品項有誤,經核對,確認黃姓幼童誤接種A肝疫苗;護理師依程序通報,醫院並同步回報衛生局及疾管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針對此醫療疏失,已要求醫院啟動院內調查,了解疏失原因、分析根本原因,並檢討疫苗接種流程與相關環境動線安排、人員教育訓練情況,確保下次不會再發生;經過檢討,是因醫護人員沒有落實「三讀五對」原則,才導致此次事件發生。
曾淑慧表示,最重要是研擬改進方案,強化醫院管理與提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建立防錯機制,以免事件再發生。

曾淑慧呼籲,醫護人員一定要落實「三讀五對」。其中「三讀」是指接種過程三個關鍵時間點,要仔細核對疫苗資訊,包含從冰箱取出疫苗時,要確認疫苗名稱、廠牌、批號與有效期限都無誤;抽取疫苗進入注射器前,也應再度核對疫苗標籤,且外觀無異常;施打前也要再度確認,確保接種確實符合醫囑。
至於「三讀五對」的「五對」,曾淑慧說,接種時,醫護人員對「人」要確認接種者身分、姓名與出生日期,對「疫苗」要確認疫苗種類、廠牌、批號及接種計畫;對「劑量」要確認年齡或劑型給予正確劑量;對「時間」要確認接種間隔與時程;對「途徑與部位」,要確認施打途徑與部位正確。
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部分,曾淑慧表示,國際接種建議可於12至23個月接種第一劑A肝疫苗;這名已1歲多幼兒,接種的疫苗是安全且有效的疫苗,因此第一劑疫苗就不需要再重新施打,第二劑疫苗則按照醫院原訂時程安排即可。(編輯:吳素柔)11411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