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森林儲碳最多在土壤 不同樹種深層濃度差異大

2025/11/13 13:21(11/13 14: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土壤是森林碳匯中不可或缺的「沉默力量」,且不同樹種的深層土壤碳濃度差異很大。(林試所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4年11月13日
土壤是森林碳匯中不可或缺的「沉默力量」,且不同樹種的深層土壤碳濃度差異很大。(林試所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4年11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3日電)森林在對抗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林業試驗所今天指出,森林儲碳最多的地方在土壤而非樹幹,且不同樹種的深層土壤碳濃度差異很大,調查顯示,香杉儲碳濃度高於紅檜和台灣杉。

談到森林對抗氣候變遷的貢獻,多數人想到的是高聳的樹幹,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長期調查發現,森林中儲存最多碳的地方,其實是土壤。

林試所今天發布新聞稿,森林生態系統約45%的碳儲存量存在於土壤中,其中包含枯枝落葉與倒木等有機物質。土壤是森林碳匯中不可或缺的「沉默力量」,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戰略資源。台灣擁有高達6成的森林覆蓋率,其中約占1/3人工林的科學經營,對國家達成淨零目標至關重要。

根據林試所針對人工林土壤碳匯能力做的深度調查,在南投人倫地區,同樣造林約40年的紅檜、台灣杉與香杉,它們的表層(0-5公分)土壤碳濃度雖然沒有明顯差異,但深層土壤碳濃度卻有顯著區別,香杉的深層土壤碳濃度最高,紅檜居中,台灣杉相對較低。

林試所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差異在整體平均上,差距可達每公頃10至20公噸碳,若以未來碳權交易的潛在價值估算,這數十公噸的碳匯能力差異,將對人工林的長期經濟效益產生深遠影響;透過選擇適合的造林樹種,可大幅提升人工林在碳匯市場上的競爭力與貢獻度。

除了樹種選擇,林試所也研究森林經營管理對土壤碳庫的影響,研究人員在中部檜木林,追蹤了林地進行非商業性疏伐修除作業後的變化。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試所指出,修除作業確實導致林地土壤碳庫在短短1至2年內明顯降低,但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修除作業經過10年的林分(年齡、樹種、密度相近的林地),在林冠回復鬱閉的條件下,不僅地表的有機層明顯增厚,連帶礦質土壤的總碳量也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

林試所表示,森林經營必須具備長期的規劃,雖然短期的擾動會造成碳流失,但透過適當的經營和時間的復育,土壤碳匯是蓄積累進;同時必須將台灣常見的颱風、豪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風險評估,考慮坡度、土壤穩定性及抗風能力,才能確保森林碳匯的永續。(編輯:管中維)11411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外交部發布COP30推案短片 籲挺台參與氣候行動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