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老人 新一代抑制劑擴大給付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多是銀髮族,身體難負荷化療,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新一代BTK抑制劑,估2年內惠及約300名患者,為台灣白血病治療帶來重大進展,給付模式更是亞洲第一。
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占白血病中約10%,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今年10月1日起,擴大給付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除了一線特定病患者,第二、三線治療全面納保,可為患者每年減少約新台幣180萬元負擔。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今天在記者會表示,逾9成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年齡為55歲以上,這群準銀髮族達89%患其他慢性病,首次癌症治療卻以化療為主,多數患者身體難以負荷。曾遇過1名58歲男性患者,歷經多年化療,打到第二線都控制不了病情,身心俱疲。
棘手的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長、難根治,患病期間平均可達10至20年。田豐銘說,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注入強心針,根據臨床統計,在復發或難治型CLL病人中,新一代口服BTK標靶抑制劑4年疾病無惡化約62%;反觀化療組僅約19%。
新一代口服BTK標靶抑制劑可降低約72%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田豐銘表示,這是明顯優於化療,健保署今年10月起健保擴大新一代口服BTK標靶抑制劑給付,不僅一線給付單獨使用於具有第17對染色體短臂(17p)缺失的成年患者使用,第二、三線全都開放給付,這樣的給付模式是亞洲第一。
田豐銘指出,新藥常見副作用有高血壓、心律不整及容易出血,如流鼻血、刷牙出血等。因此,不太適合使用新藥的患者有原本就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病史、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血劑,或易出血體質者,這類患者必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再考慮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指出,過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距離比較遠,這次無法開放給付一次到位,期盼未來能讓更多患者使用。此外,目前檢測仍有進步空間,希望台灣盡快與國際檢測標準接軌,讓患者能更早、及時地使用到最合適的治療藥物。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加速新藥擴大給付、新適應症通過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讓更多血癌病友看見希望。基金會長期深耕血癌照護,攜手醫院打造全台首創血癌友善病房,並有「血癌攻略」LINE聊天機器人,在住院照護、衛教、心理支持等提供完整、即時協助。(編輯:管中維)11411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