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國防官員:助台強化防衛韌性 攸關華府印太利益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1日專電)中共對台軍事脅迫不斷,前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今天表示,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韌性攸關美國在印太及全球的利益;不過,川普2.0至今對台政策的訊號不太一致,北京恐解讀為缺乏承諾。
曾於拜登政府時期擔任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瑞特納(Ely Ratner),今天出席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2025年會其中一場對談,分析美台防衛關係。
瑞特納表示,美國能在印太地區,進而在全球範圍內保護自身利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韌性,「台灣在這裡扮演關鍵角色」。儘管台灣不可能單獨擊敗解放軍,但在嚇阻及應對潛在危機或突發狀況中,仍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他說,協助強化台灣防衛至關重要,從兵推、模擬及基本常識都能看出這點,「持續加快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坦白說,符合全球利益。」
對於美國目前對台政策,瑞特納表示,目前看到川普政府的做法與政策是不太一致(mixed)的局面。政府內部確實有人強烈相信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角色。
但另一方面,他說,過去幾個月也出現一些令人憂慮的情況,包括有媒體報導指美政府阻止或勸阻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拒絕批准超過4億美元(約新台幣120億元)的對台軍事援助。
他認為,這些跡象顯示美政府在支持台灣的態度上舉棋不定,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或許和中國政策有關。
瑞特納分析,川普打算今年稍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但同時,最近幾天也看到美政府推出有關出口管制與實體清單的新規定,對中國企業相當嚴厲。這意味著,目前並未看到一個100%親中的政策。
他表示,川普2.0才就任8個月左右,政策還在發展中,也許之後會更加明確。但到目前為止,美國對台政策仍有許多不太一致的訊號,北京可能將此解讀為缺乏承諾,在「灰色地帶」方面對川普政府進行試探。
瑞特納認為,目前看到美國政府許多不同部門和機構各自以不同方式行事,還沒真正看到一致連貫的區域戰略,隨著「國防戰略」在接下來幾週或幾個月內發布,應該能更清楚了解五角大廈的亞洲戰略、中國戰略及對台政策的面貌。(編輯:陳慧萍)114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