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明年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 打造韌性廊道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30日電)總統賴清德今天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表示,最快明年正式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繼續強化綠色成長動能,做到「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新局。同時建立更完整氣候調適機制,在台灣打造「韌性廊道」,因應各類型挑戰。
總統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會議,他致詞表示,颱風丹娜絲、樺加沙接連來襲,造成嚴重災情,除了風災水患,異常的酷熱也籠罩全台,這就是最清楚的警訊,未來這類氣候災害只會更頻繁、更嚴峻。
總統說,極端氣候已是全球「新常態」,持續衝擊每一個國家的社會與經濟,且國際貿易格局正發生劇烈重組,新的關稅壁壘、新的綠色供應鏈要求,都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帶來複合式挑戰。
他指出,來自氣候與經濟變化的雙重壓力,也對社會造成不安,加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政府的態度很明確,一定會做人民與產業後盾,堅定轉型方向,讓台灣迎接挑戰、成功轉型、穩健邁向世界。
他表示,正因為外部的挑戰如此嚴峻,更要堅定內部的轉型。因為一個更具韌性、更能適應氣候變遷的台灣,才是一個經濟更自主、國力更強盛的台灣。
總統說,環境部上週公布「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同時正在推動資源循環法規的修法工作。
他表示,去年台灣綠色科技產業的附加價值,已經超過新台幣5000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其中,循環經濟、再生能源系統、能源效率領域的附加價值,更占綠色科技產業的7成3,顯示出關鍵地位。這是台灣近年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以及能源轉型政策的具體成果,證明「綠色成長」是驅動國家整體發展的強大動能。
總統指出,要繼續強化這股動能,讓轉型的契機擴散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因此要做到「政府領航、民間齊心」,共創淨零轉型的新局,此為加速落實階段的關鍵課題。
總統強調,這一切努力是為了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守護共同的家園。會議將聚焦兩大議題,首先是人民「安居」,更節能、更不怕風雨的家,就是韌性國土基礎。內政部將報告「近零碳建築的轉型與展望」,將設下2030年達成住宅部門減碳35%目標。
總統說,其次是人民「健康」。推動淨零不只是為了減碳,更是為了乾淨的空氣。環境部將報告「淨零路徑下,空氣污染改善的共效益契機」,探討如何創造雙贏。
他表示,轉型這條路會有很多挑戰,不能因為眼前的風雨,就偏離正確的航道。未來政府會持續努力,並結合更多民間力量,逐步強化台灣各地面對災害的能力,建立更完整的氣候調適機制,提升各城鎮韌性,在台灣打造「韌性廊道」,以因應各類型的挑戰。
總統指出,這是一場攸關國家未來的總體戰,需要政府、產、學,以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凝聚所有力量,化挑戰為契機,共同打造一個更好、更強、更具韌性的台灣。
此外,總統也介紹委員會2位新成員,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林子平以及台灣科學媒體協會常務理事、行政院青年諮委雷雅淇。因應行政團隊調整,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將與環境部長彭啓明共同擔任委員會執行秘書,副執行秘書由總統府副秘書長鄭俊昇擔任,國發會主委葉俊顯及經濟部長龔明鑫擔任委員。(編輯:林克倫、萬淑彰)1141030
- 2025/10/30 22:59
- 2025/10/30 22:45
- 2025/10/30 17:50
- 總統:明年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 打造韌性廊道2025/10/30 17:46
- 2025/10/30 11:37
- 2025/10/29 15: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