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呼籲落實「台灣之盾」 推動全民防衛教育實踐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1日電)總統賴清德在雙十國慶演說宣布打造「台灣之盾T-Dome」,台灣北社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之盾不應僅是防空體系的象徵,應將全民防衛教育實踐,使台灣之盾成為結合科技、教育與公民力量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工程。
台灣北社上午召開「台灣之盾、全民守護:從T-Dome防空系統到全民防衛教育的實踐」記者會,由台灣北社社長羅浚晅主持,邀請開南大學副校長陳文甲、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潘威佑、人權律師團代表戴家旭出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透過影片發表看法。
羅浚晅表示,真正的台灣之盾,核心不是火藥,而是人心。要讓台灣之盾真正落地,需要從教育端深化國防與公民教育,培養批判思考與國安素養。
陳文甲表示,落實台灣之盾,必須在軍事科技、社會教育與制度整合3方面同步推動,將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串聯成可即時動員、可持續運作的「全社會防衛韌性」系統。
林穎佑表示,台灣之盾對於台灣絕對有防衛的作用,特別是在應對彈道飛彈的威脅時,如何有效整合空域管理,甚至與火砲系統結合,便能以相對低廉的成本來應對無人機或是解放軍遠程火箭彈的威脅,除防衛重要設施之外,更能建構民心防衛的防衛韌性。
戴家旭指出,戰爭早已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台灣正處在被滲透、被攻擊的混合戰中,所以打造「台灣之盾」不只是軍事計畫,更是一種信念,讓台灣有能力,也有信心守護自己的家園。
台灣北社呼籲,國防部應定期公開台灣之盾整合進度與互通成果,建立透明機制,並由行政院統籌,推動跨部會民防教育平台,同時強化由台灣自主研發、生產,並能應用於國防與民生領域的科技,政府以制度化的資源運用,確保科技研發與防衛建設能相互支援等。(編輯:張均懋)11411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