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門潮間帶環境惡化 攝影展盼喚起環境議題重視

2025/8/2 12:51(8/2 13: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長年觀察、記錄金門潮間帶生物及環境的金門退休教師洪清漳所策劃「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2日在金門縣文化局開展。圖為外來種互花米草在金門夏墅海岸大片生長。(洪清漳提供)中央社記者吳玟嶸傳真 114年8月2日
長年觀察、記錄金門潮間帶生物及環境的金門退休教師洪清漳所策劃「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2日在金門縣文化局開展。圖為外來種互花米草在金門夏墅海岸大片生長。(洪清漳提供)中央社記者吳玟嶸傳真 114年8月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玟嶸金門2日電)長年觀察、記錄金門潮間帶的洪清漳所策劃攝影展今天在文化局開展,他說,工程導致泥化、外來種互花米草入侵等都衝擊金門潮間帶環境,盼透過展覽讓更多民眾重視環境及生物棲地惡化議題。

現年67歲的洪清漳是金門烈嶼卓環國小退休教師,他長年走訪金門潮間帶記錄所觀察到生物及環境變化,除曾受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記錄金門潮間帶生物,他也發現世界新物種並由其命名「金門鐘螺」,以及出書「金門海蛞蝓」記錄金門潮間帶裡眾多未知種類的海蛞蝓。

洪清漳至今仍關注金門海岸生態議題,由其策劃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今天在金門縣文化局登場,將展至13日。

洪清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金門潮間帶生物多樣性很高,大約10年前也曾辦過類似展覽,「近期明顯發現生物多樣性變差,棲地環境也更糟糕」,他舉例,可能是因為工程影響,烈嶼后頭海岸原本能觀察到許多刺胞動物及海蛞蝓等各類生物,現在棲地泥化已經很難觀察到。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洪清漳也說,還有如海漂垃圾、外來種互花米草都會衝擊金門海岸環境,這次展覽中也呈現這些被影響的海岸景觀,「棲地環境改變後,很多生物會隨之消失,如果大家不知道環境裡有什麼正在消失,可能大家都無感」。

洪清漳表示,因應此次展覽,9日下午2時到4時會在文化局以「潮間帶的眼睛與腳印」為題舉行講座,說明金門環境改變的歷程;他說,透過展覽與講座,除使觀眾認識金門潮間帶,也盼讓更多金門民眾重視環境以及生物棲地惡化議題。(編輯:謝雅竹)1140802

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2日起開展至13日。圖為策劃者洪清漳介紹他在金門潮間帶所拍攝海蛞蝓。中央社記者吳玟嶸攝 114年8月2日
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2日起開展至13日。圖為策劃者洪清漳介紹他在金門潮間帶所拍攝海蛞蝓。中央社記者吳玟嶸攝 114年8月2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