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柯克遇刺引憂 專家:政治暴力惡性循環恐加劇

2025/9/11 15: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右翼意見領袖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標誌著美國政治暴力升級的一個分水嶺。部分專家憂心,此事將進一步撕裂本已分化的美國社會,並可能激發更多動亂。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研究員顏森(Mike Jensen)表示:「這起事件令人震驚、駭人,但並不完全出乎意料。」

他指出,美國今年上半年發生了大約150件政治動機攻擊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我認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若無法控制,很可能迅速升級為更廣泛的社會動亂。這次事件完全可能成為引爆更多暴力的導火線。」

專研美國國內恐怖主義的學者指出,美國政治暴力增加有多重原因:經濟不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焦慮,以及政治言論日益激化。傳統上以政策分歧為主的意識形態對立,已演變成更深層次的私人敵意。這股怒氣又受到社群媒體、陰謀論和個人不滿所推波助瀾。

路透社先前統計,在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遇襲至 2024年總統大選之間,美國至少發生300起政治暴力事件,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且持續的暴力潮。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極端主義研究計畫」研究員路易斯(Jon Lewis)表示:「極端政治暴力正逐漸成為美國社會的常態,而柯克槍擊案只是冰山一角。如今暴力事件愈來愈頻繁,即便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或動機。」

他指出:「真正令人擔憂的是,社會將會如何對這起事件做出反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梅森(Lilliana Mason)也同意這樣的評估。她指出:「人們通常不願率先挑起暴力,但他們更願意為了報復而動手。沒有人想當第一個動手的人,但很多人都想當『結束這場戰鬥』的人。」

現任總統川普在去年競選期間曾兩度遇刺未遂。一次是槍手在開槍後數秒內遭警方擊斃;另一次則是有人帶著步槍和狙擊鏡出現在川普打高爾夫的棕櫚灘球場附近,目前正接受審判。

此外,美國今年還發生了兩起由右翼陰謀論者主導的高調攻擊事件,震撼各地的政界與政府機構。6月,一名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在明尼蘇達州殺害了一名民主黨籍州議員及其丈夫,並槍傷另一名民主黨人。8月,一名沉迷於COVID-19陰謀論的槍手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亞特蘭大總部掃射,擊斃一名警員。

今年迄今,全美至少有21人死於政治暴力事件,其中 14人是在元旦清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遭遇伊斯蘭國(IS)支持者發動的汽車炸彈攻擊身亡。

5 月,一名支持巴勒斯坦的激進人士在華盛頓殺害兩名以色列大使館員工,落網後向警方表示:「我這麼做是為了加薩(Gaza)。」

川普重返白宮後,已縮減對國內極端主義的反制工作,把資源轉向移民執法,並宣稱南部邊境才是頭號安全威脅。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追蹤恐怖主義數據的馬里蘭大學研究員顏森直言,前景不容樂觀。

他指出:「這屆政府,不論你認不認同,在上任8個月內已對美國做出了深遠改變。有人熱愛,有人痛恨。而那些憎恨的人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熱愛的人則會反過來對抗憎恨的人。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可能把我們推向極為危險的境地。」(編譯:嚴思祺)11409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槍擊案前一週 川普盟友柯克亞洲行宣揚右翼理念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