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擬更新防外來干預法 應對數位操縱輿論威脅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24日專電)新加坡媒體報導,內政部計劃更新「防止外來干預法令」,強化應對外來干預和混合型威脅的能力。官員表示,外國勢力利用網路社群或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操縱輿論,相關法律能在數位和傳統干預並存的環境保持防禦力。
聯合早報等新加坡媒體報導,新加坡外交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23日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指出,外來干預目的多樣,除了可能左右政治局勢、削弱內部團結,還可能影響外交政策。因此,各國政府和外交官對外來干預保持高度警惕。
外交部將增加與學生、青少年以及企業界的互動,包括舉行閉門座談會和工作坊。為了應對演化中的干預策略,內政部也將一些人士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要求他們履行披露資訊和申報義務。
沈穎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不鼓勵民眾了解國際動態或討論外交政策,相反地,希望民眾關注國際局勢並具備一定認識,因為這些因素影響國家的安全與繁榮。數位化和社群媒體的發展為外來干預提供了新手段,外國勢力利用網路、社群媒體甚至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快速、大規模且精準地操縱輿論。
報導指出,2024年7月新加坡內政部根據「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發出帳號限制指令,封鎖了一批散布「外國勢力操控新加坡、干預第4代領導人遴選」的社交帳號;同年10月又封鎖10個冒充本地網站的外國網站,其中部分內容由人工智慧生成。
沈穎說,這些法律措施將強化政府應對外來干預的能力,使新加坡能在數位和傳統干預並存的複雜環境中保持防禦力。外來干預常透過操縱情緒、散播假訊息或藉助意見領袖影響輿論,進而改變民眾對外交政策的看法與支持。
她舉例,包括情緒化的討論、國際關係辯論中出現新加坡應更貼近或跟隨某國的說法,以及社團或意見領袖針對國際時事發表可能未考慮國家利益的言論。
沈穎表示,新加坡的國際信譽取決於社會穩定和政府與民眾間的互信,呼籲民眾在接收訊息時應留意來源。
新加坡國會2021年10月通過「防止外來干預法令」,部分條文隔年起生效,政府有權要求社群媒體等業者協助調查外來敵意訊息宣傳,阻擋這類訊息繼續傳播。(編輯:唐聲揚)1140924
- 2025/09/24 15:49
- 2025/09/24 15:30
- 新加坡擬更新防外來干預法 應對數位操縱輿論威脅2025/09/24 15:00
- 2025/09/24 14:12
- 2025/09/24 08:4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