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英國國會共諜案 官員證詞依據政策未稱中國是敵人

2025/10/25 06:12(10/25 08: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英國國會共諜疑雲持續延燒,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已展開調查,27日起陸續將有官員前往國會應詢作證。圖為俯瞰國會大廈。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攝 114年10月25日
英國國會共諜疑雲持續延燒,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已展開調查,27日起陸續將有官員前往國會應詢作證。圖為俯瞰國會大廈。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攝 114年10月2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4日專電)英國國會共諜疑雲持續延燒,根據國會今天公布的官方說明,官員在向檢方提交的書面證詞未以「敵國」形容中國,原因是這不符合當時的保守黨政府政策。

近日在英國政壇和媒體引發一連串風暴的共諜疑案,指的是2023年3月時任國會議員幕僚凱希(Chris Cash)和在中國擔任教師的貝瑞(Chris Berry)於英國被捕,並於2024年4月遭檢方起訴,他們被控向北京提供有損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資訊、為中方從事間諜活動。不過,檢方今年9月突然撤訴,引發質疑。

關於案件未能進入審判程序,現任英國工黨政府遭質疑為了經貿投資利益,刻意引導官員證詞和檢方判斷,促使共諜案「破局」。凱希和貝瑞是按1911年「政府機密法」被起訴;這部法律後來被較符合時代需求的2023年「國家安全法」取代。

「政府機密法」的定罪基礎是嫌疑人須為英國的「敵國」(enemy)服務。此外,根據檢方原本指控,凱希和貝瑞是在2021至2023年犯下國安罪行。政府官員應檢方請求提交的證詞需反映2021至2023年凱希和貝瑞兩人犯行期間,英國政府的對中政策。

2021年以來的英國官方政策文件皆傾向避免將中國定調為「敵國」、或是與俄羅斯和伊朗並列為「威脅」,官員並多次強調英中關係的複雜性無法以「單一詞彙」概括。

保守黨去年7月在國會大選落敗、工黨接替上台執政以前,英國政府對中國整體的定義是「劃時代挑戰」,但在經濟安全領域則稱中國足以對英國構成長期「威脅」。

不過,儘管代表政府為國會共諜案作證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柯林斯(Matthew Collins)在2023年12月提交的主要證詞最終未稱中國是「敵國」,檢方依然在2024年4月決定起訴凱希和貝瑞,並認定已掌握足夠事證。

另一方面,無論是在2023年提交的主要證詞、或是分別在今年2月和8月提交的補充證詞,柯林斯皆曾觸及中方對英國安全和利益的損害。

柯林斯自保守黨執政時期即擔任副國安顧問。英國國會「國家安全戰略聯席委員會」已就共諜案「破局」原因啟動調查,柯林斯、檢察總長巴金生(Stephen Parkinson)等相關人士下週將赴國會應詢作證。

委員會近日曾致函柯林斯等人,要求回應幾個初步提問,今天公布回函。

柯林斯在回函陳述事件發生時序。他指出,警方於2023年8月請他擔任證人,評估特定事證是否有損英國安全或利益。同年8月至12月,柯林斯的國安團隊按慣例在外聘及內閣辦公廳內勤法律顧問協助下,草擬證詞。

柯林斯隨後著手修改證詞初稿,以確保事實準確,且證詞與政府政策相符、精確反映當時英國政府對中國所構成國安威脅的看法。

柯林斯表示,在證詞初稿,確實有「敵國」一詞,但他決定移除這個字眼,原因是與政府政策不符。

不過,柯林斯強調,他當時主要著眼於對警方提供的「最強而有力」事證進行評估,以佐證相關事證確實有損英國安全或利益。在柯林斯2023年12月22日向檢方提交最終版證詞前,內閣辦公廳高階事務官(常務秘書)曾於18日提出3點建議,柯林斯隨後修改證詞。最後一版證詞草稿曾送達時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辦公室供過目。

柯林斯在給國會的回函提到,同一時間,他向檢方表達,他無法稱中國為「敵國」,因為這與政府政策不符。柯林斯表示,檢方在2023年12月即已知悉他的立場,而這是在檢方2024年4月決定起訴凱希和貝瑞之前。

檢方接著於2024年11月請求柯林斯以警方提供的事證為基礎,就中國和中共高階官員構成的「威脅」進行補充說明,特別是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凱希和貝瑞犯行期間,中國是否對英國的國家安全形成積極威脅,以及現在是否依然如此。證詞於今年2月提交。

今年5月和7月,檢方再度請求柯林斯補充說明,特別是英國政府對「中國威脅本質和程度」的評估,並需舉例佐證中國是「政府機密法」定義的「敵國」。

柯林斯指出,檢警當時強調,他的證詞僅需反映2021至2023年凱希和貝瑞犯行期間英國政府對中國威脅的看法。相關證詞於今年8月提交。9月,檢方決定撤訴。

柯林斯強調,現任國安顧問鮑爾(Jonathan Powell)未在案件本身或證詞實質內容扮演任何角色。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柯林斯表示,鮑爾今年9月1日曾主持一場英國政府內部高階會議,討論如何管控英中關係,背景確實包含這起國會共諜案及潛在效應,但這場會議屬常態、而非緊急性質,且當時與會各方的認知和討論前提是檢方將繼續起訴。

近日鮑爾曾遭質疑利用9月這場會議讓共諜案「辦不下去」。同時,檢方也被質疑未積極尋求更多證人和證詞。柯林斯今年提交的2份補充證詞較2023年提交的主要證詞對中國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有更多著墨。英國國會共諜疑雲是否可能撥雲見日,下週或許可見端倪。(編輯:徐睿承)11410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