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長照技職教育 強化青少年社會連結與責任
(中央社記者郭芳君蘇黎世30日專電)隨著人口老化與長照需求增加,瑞士長期透過技職教育培育青少年成為長照核心人力,強化同理心與社會責任。資深長照員與專業教師施杜德表示,應讓學生理解照護工作不只是技術性的服務,更是一種需與社會緊密連結的職業選擇。
瑞士的照護員培育在這20年間歷經重大變革,早期由瑞士紅十字會負責監督,18歲的成年人才能開始接受訓練。如今由瑞士職業教育與科技教育局(BBT)主管,這項改革象徵著照護訓練正式與國家職業教育接軌,15歲以上青少年即可參與,畢業即能直接就業。課程內容更是因應社會人口老化與慢性疾病增加所帶來的挑戰。
位於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布魯克市長照員與社工技術學校(BFGS)資深長照員與專業教師施杜德(Yvonne Studer)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隨著社會對照護人力需求不斷上升,教育界不得不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在青少年階段就培育出兼具專業知識與社會責任感的下一代。
施杜德說,青少年是人格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除了教授技能,更需引導學生理解「照護」的社會意義。對青少年而言,首要學習任務並非職業技術,而是發展個人與社交能力,培養自我認知與反思能力,並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才能在未來的專業訓練中理解「人」的需求,進而在照護工作展現共情與耐心。
同理心是長照員不可缺的基本態度。她說,15至16歲的學生往往尚未具備足夠的同理心,因此課程設計應從疾病相關知識入手,例如失智症、慢性病與高齡心理學等主題。藉由理解疾病背後的人性需求,學生能逐步建立情感敏銳度與倫理判斷力,也能面對生命與死亡議題。
施杜德在教育現場發現的普遍現象是,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挑戰在於「批判性自我反思」,因許多學校仍以個人表現與競爭為導向,忽略社會合作、群體意識與倫理思辨訓練,造成學生難理解照護工作的社會價值與人際意涵。
目前瑞士長期照護職業的社會地位仍有待提升,薪資甚或工時都不那麼理想。照護工作節奏緊湊、壓力大,往往從清晨6時30分開始上工,直到晚上7時才結束,每月僅有1至2個週末能休假,對重視社交與生活品質的年輕一輩,這樣的工作條件並不具吸引力。
此外,長期面對疾病、老化與死亡的心理負擔,許多瑞士年輕人即使拿到長照文憑,也不打算從事長照工作。目前這些空缺職位逐漸由外籍學生與有社會經驗的新移民填補,他們多數正在尋找穩定職業與居留權,反而成為瑞士長照系統的新血與社會資產。
施杜德說,為符合職場實際結構變化,瑞士的教育體系須持續調整長照學校的課程設計。「通識教育」不僅要有職場技能,也著重培養社會參與、公民意識與生活應對能力。學生必須了解學徒契約、勞動法、公民投票制度、社會與政治時事,讓學生理解照護工作不只是技術性的服務,更是一種與社會責任緊密連結的職業選擇。
她認為,瑞士長照體系的永續發展不僅仰賴政策與制度完善,更依賴教育單位深耕。未來投入長照領域的人才才更具使命感與專業素養。(編輯:張芷瑄)11410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