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海國際會議召開 共籲全球攜手維護區域穩定安全

2025/11/5 14:02(11/5 14: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3到5日於越南中部城市峴港舉行,為印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海上安全與南海地緣政治論壇,全球近40國上千參與者齊聚,從安全、國防、生態、法治等角度切入南海議題。(金士懿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3到5日於越南中部城市峴港舉行,為印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海上安全與南海地緣政治論壇,全球近40國上千參與者齊聚,從安全、國防、生態、法治等角度切入南海議題。(金士懿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5日專電)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於越南中部城市峴港舉行,台灣2位學者受邀向全球分享台灣視角,及如何利用科技能量貢獻海洋永續發展。不少與會者提及台海與中國影響力,講者呼籲東協勿過度依賴中國,且南海議題需全球化、法制化。

3到5日登場的南海國際會議為印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海上安全與南海地緣政治論壇,全球近40國政策制定者、國防官員、安全政策專家、研究學者齊聚。

台北大學研究員金士懿教授與成功大學研究員郭正元博士受大會邀請參與國際論壇,為上千位現場與線上與會者提供台灣觀點與台灣研究優勢,共同探討南海與印太地區的安全及合作。

台灣議題也出現在會場上。探討以合作化解南海爭端案例時,菲律賓海岸防衛隊(PCG)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指出,2013年廣大興事件菲台陷入緊張,但透過談判,兩國2015年簽署漁業執法合作協定,化危機為轉機。台菲漁民如今可跨界捕魚,不再發生爭端,值得其他國家借鏡。

德國駐越南大使巴爾特(Helga Margarete Barth)在「大使專場」發言時引用德國外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日前所言:「中國在南海的強硬作風及在台海製造緊張,對全球安全與繁榮帶來嚴重後果,也直接影響德國及歐洲的利益。」

中國在南海的擴張遭關注,有青年學子提問,歐洲對南海經濟安全的追求該如何與東南亞區域經濟政治取得平衡,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緊密依賴中國的脈絡下。

另有參與者發問指出,南海不是國際法上的封閉海,重要性超越地區,「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不應只限於中國和東協,尤其相對於東協,中國更具有不對稱優勢。域外國家對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應該也有話語權,不應由中國主導」,並表示台灣應參與南海議題的討論。

對於提問,歐盟駐越南大使蓋瑞爾(Julien Guerrier)回應表示完全認同,強調「南海行為準則不應只由中國和東協決定,其他地區國家對南海也有強大利益,應更加投入東協區域論壇(ARF)及東協相關活動」。

蓋瑞爾強調,國際必須團結,讓遵守國際法的國家有所得、破壞者有所失。且歐洲已因過度依賴而在俄羅斯、美國、中國上記取教訓,盼東協勿重蹈覆轍,需發展戰略自主、經濟獨立。

在探討科技對海洋秩序影響的「海事科技政治的(不)中斷」專場中,金士懿以台美聯手開發的SCHISM 3D動態模型,及中信造船的JSSC無人船為例,展現AI與無人系統發展的永續性。

他指出,無人系統將重塑科學監測、救援、海洋巡航、國防安全的未來,但也挑戰既有的國際法機制。現場討論激烈、欲罷不能。

金士懿告訴中央社,AI與晶片技術是台灣強項,可從台灣科技優勢與對國際法的依循上展現台灣價值,並持續台灣對和平繁榮且永續海洋的貢獻。

郭正元則在「科學與技術合作」活動中發表他和陳宗嶽教授針對「藻菌共生系統」維護海洋多樣性的共同研究,探究台灣與越南海洋生產與生態間的平衡挑戰。

郭正元向記者分析,台灣技術、創新能量極強,學研合作密集。在整合自動化、生物技術與再生能源治理並建立藍碳計算制度上為國際領航者之一,透過政策與科研並進,台灣能扮演連結海洋技術創新與區域合作的關鍵角色。(編輯:張芷瑄)1141105

台灣學者金士懿(左3)受邀參加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以台美聯手開發的SCHISM 3D動態模型及中信造船的JSSC無人船為例,展現台灣在AI與無人系統發展可貢獻國際秩序的技術。(金士懿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台灣學者金士懿(左3)受邀參加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以台美聯手開發的SCHISM 3D動態模型及中信造船的JSSC無人船為例,展現台灣在AI與無人系統發展可貢獻國際秩序的技術。(金士懿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台灣學者郭正元(中)受邀在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場邊活動中發表和陳宗嶽教授的「藻菌共生系統」研究,並指出台灣在生物技術與再生能源治理上為國際領航者之一。(郭正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台灣學者郭正元(中)受邀在第17屆南海國際會議場邊活動中發表和陳宗嶽教授的「藻菌共生系統」研究,並指出台灣在生物技術與再生能源治理上為國際領航者之一。(郭正元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傳真 114年11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