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I革命遇電力瓶頸 美科技巨頭陷供電焦慮

2025/11/10 13: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舊金山9日綜合外電報導)在爭奪人工智慧(AI)主導權的競賽中,美國科技巨頭擁有資金與晶片,但他們的雄心正遭遇新的障礙:電力供應。

微軟(Microsoft)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最近在與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的podcast節目中坦言:「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再是運算資源過剩,而是電力——以及能否夠快地在有電力的地方完成設施建置。」

他補充說:「如果做不到這點,我們可能會有一堆晶片躺在倉庫裡卻插不上電。」

正如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狂潮,如今科技巨頭正投入前所未有的資金,打造支撐人工智慧革命的「矽基骨幹」。

Google、微軟、亞馬遜網路服務(AWS)與Meta(臉書)動用其龐大現金儲備,預計在2025年投入約4000億美元建設,2026年支出將更高。

這筆巨資已幫助業界緩解最初的瓶頸——取得數百萬顆支撐運算能力所需的晶片。這些企業也加速自製處理器的研發,以追趕全球領先的輝達(Nvidia)。

在美國建造一座大型資料中心平均需要兩年時間,但興建新的高壓電力線路則需5到10年。

●能源「高牆」

矽谷所謂的「超大規模運算業者」(hyperscalers)早已預見這道「能源高牆」。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早在1年前,美國維吉尼亞州主要電力供應商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就接到高達40吉瓦的資料中心訂單——相當於40座核電廠的發電量。

該公司近期宣布,其在維吉尼亞州需部署的電力容量已增至47吉瓦。(編譯:鄭詩韻)11411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