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洪水接二連三 越南居民互助展樂觀天性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11日專電)10月底到11月初,不到2週時間,越南中部各省居民接連遭遇了2場強颱和2場特大洪水。還來不及清淤,第2輪颱風洪水就接踵而至。居民組成互助網絡,提供彼此協助、共同重建,也在天災困境中展現樂觀天性。
10月26日,颱風「風神」(Fengshen)襲擊越南,數日暴雨導致順化、峴港和廣義等地被洪水淹沒。山區也發生嚴重土石流,造成大規模破壞。
1至2公尺深的淹水包圍了順化皇城,淹沒了古都許多歷史遺跡,城區汪洋一片,怵目驚心。
峴港持續強降雨,淹沒低窪與河岸社區。11月3日,不停歇的雨讓河水再次上漲,部分鄉鎮水位達到1至2.5公尺,人們只能依靠船隻出遊。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會安古鎮,也被這場歷史性洪水淹沒,水深齊腰,居民只能依靠木船外出。這次水位比1964年的紀錄高出約12公分,街道和部分屋頂皆被淹沒。
未料,被垃圾和淤泥覆蓋的房屋與街道才剛從消退的洪水中顯露出來,颱風「海鷗」(Kalmaegi)11月6日就接連報到,帶來新一波強降雨,導致水位再次上漲,迫使居民在短短幾天內再次逃離家園。
兩場洪災重疊,切斷了交通,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穿過洪水撤離居民。這是多年來最強、最猛烈的降雨災害,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和城市基礎設施。
「海鷗」威力強大,接連重創菲律賓和越南,越南綿延海岸線上的許多房屋都遭到嚴重摧毀,只剩斷垣殘壁。
網路媒體越南快訊(VnExpress)報導了越南中部災民接連面對颱風與兩場歷史性大洪水的心路歷程,不少人表示,仍對災民展現出的樂觀精神所感動。
峴港的阮文(Nguyen Van)開玩笑向越媒形容,洪水就像上班族一樣,週一上班,週末離開,好讓人有時間清理,下週一再回來。
10月28日下午,幾天的大雨導致洪水湧入阮文居住的小巷,迅速淹沒了房屋。她只來得及把電子產品搬到閣樓,匆匆拿了幾套衣服。頭3天,水位始終維持在近2公尺深。
阮文的澳洲籍丈夫薩莫西爾(Jonathan Poltak Samosir)試圖涉水尋找食物,但由於水太深、浪太大,不得不放棄。他告訴記者,「感覺就像在玩生存遊戲,只是沒辦法按暫停。」
阮文說,最棘手的是衛生問題,因為「連廁所也泡在水裡」。這對夫妻只好用使用免洗容器再套上塑膠袋,等水退去後再妥善處理。他們輪流用風扇洗兩套衣服,然後晾乾。她說:「我以為只會持續兩天。結果一周之內來了兩次洪水。」
10月底,洪水開始退去,救援隊帶著熱騰騰的飯菜、乾淨的水和必需品來到了他們居住的社區。阮文和鄰居們穿過泥濘的街道,互相查看狀況。
有食物的人把泡麵和雞蛋分給沒有食物的人。親友不住附近的阮文,看到鄰居前來幫忙清理非常感動,說「人們在混亂中伸出援手,讓我熱淚盈眶。」
還沒等她享受喜悅,洪水就再次襲來。11月3日清晨,洪水已淹至膝蓋。幾小時後,家再次被淹,兩天的努力付諸東流。這時預報顯示颱風「海鷗」即將登陸,他們決定放棄抗災。「我打算等到『第三趴』結束,再徹底清理一遍」,阮文幽默說道。
11月4日清晨,26歲的玉雄(Ngoc Hung)和家人住在順化市,在被洪水圍困近10天後,他們選擇繼續住閣樓,因另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雨讓災民擔心,太早搬下去會做白工。
玉雄告訴越南快訊,「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那天早上我開車上班,路面還很乾燥。到了中午,就開始下大雨,等我下班回家時,離家一公里外的路就已經被淹。我只好把車停好,划船回家。以前也遇過洪水,但這次真是前所未見」。
困在閣樓的他們食物吃完後,只好爬上屋頂向鄰居求助,或把繩子伸過街面去交換物資。許多家庭自發組成「流動廚房隊」,輪流做飯,然後分食以節省瓦斯。
幾條街外,這次1.6公尺的歷史性洪水讓33歲瑤春(Dieu Xuan)家的前門被堵住,她和兒子躲在閣樓,沒電沒網路,靠家用電話與鄰居聯繫。
但最讓她驚訝的是當地居民的樂觀精神,「有些人失去了一切,但仍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打電話來說:『嘿,我還活著!』」
洪水退去,士兵、警察、當地民間團體出動,和居民一起幫忙清理。瑤春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如何面對災難:暴風雨來襲,就停下來;東西壞了,就修理;失去東西,就重建。只要團結,就能渡過難關。」
她笑著告訴記者:「洪水就像老朋友,總是來訪得太頻繁,我們只能用茶點來招待他們了。」(編輯:陳慧萍)11411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花蓮馬太鞍溪水漫過台9線 縱谷省道再度中斷[影]](https://i.ytimg.com/vi/WVKaDSSfHOE/hqdefault.jpg?t=251111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