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布財政預算案 資誠解析四重點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217 18:13:48)印度於2023年2月1日發布2023-24年聯邦財政預算案,對新年度的經濟展望、重點扶植產業領域、重要稅務政策等提出綱要性說明。針對預算案內容,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印度投資業務主持會計師鮑敦川摘要分析如下:
宏觀經濟展望
本次聯邦財政預算案顯示,印度整體經濟發展強勁,全國GDP預期年成長率將達到7%,優於IMF對全球GDP成長率(2.9%)的預期水平。政府資本投資成長11.5%,主要目標在強化基礎建設;預期的進出口表現也十分樂觀,分別成長20.9%及12.5%,進口成長幅度遠高於出口成長,主要體現在印度強化基礎建設、印度工業生產能力過程中,對設備等工業產品的大額採購。
預算案並宣告了一系列針對金融體系、永續成長、以5G技術為核心的數位轉型、擴大基礎建設投資、對氣候變遷因應及降低整體碳排等措施,形成完整且兼具永續發展的政策藍圖,支應印度長短期經濟發展目標。
重要稅務發展
諸多稅務措施中,鮑敦川特別提醒臺資企業關注下列四項重點:
一、新設製造公司15%優惠稅率
2019年,印度對2019年10月1日之後成立且僅從事製造活動的公司,符合若干條件,且於2024年3月31日之前投產,可選擇按15%優惠稅率繳納公司所得稅;該政策對考慮佈局印度的臺外資企業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方面,優惠稅率遠低於印度公司的正常稅率(25%),且為永久性優惠提供(法律沒有規定此優惠適用期限),另一方面,該政策不要求任何最低投資水平、研發投入、利潤水平承諾,或任何最低製造規模,換言之,要維持該優惠稅率待遇的困難度有限。
然而,本次聯邦財政預算案中,印度政府並未延長該政策的期限。換言之,臺商在印度設廠能否趕在2024年3月底前投產,對於是否有機會取得15%優惠稅率至關重要,如何在未來一年內完成投資評估、設立、選地及廠房建設,乃至投產,時間表日趨緊迫。
二、關稅稅則調整強化特定產業發展
本次聯邦財政預算案中,調降了許多工業品項關稅稅則,例如,生產電動車用鋰電池的特定資本產品(Capital Goods)及設備,基本關稅稅則(Basic Customs Duty; BCD)被調降為零,顯示器用的液晶面板,BCD從5%調降至2.5%,行動電話用相機模組的鏡頭及相關組件,BCD調降為0%。均可看出印度透過調整關稅結構,引導特定產業在印度深耕發展的趨勢。
三、溢價認股的稅務疑義
臺灣公司有時會以高於面額的價格溢價投資印度公司股票。根據印度外匯管制條例,印度公司的股票不得以低於其公平市場價值的價格發行。此背景下,2023年2月1日稅收提案規定,未上市(和其他非特定)印度公司以高於公平市場價值的溢價向非居民/外國公司發行股票,超額溢價部分必須徵稅。特別注意,印度公司向印度居民溢價發行股票,原就有類似規定,新的稅收提案只是將其擴展到向外國公司/非居民溢價發行股票的情境。
臺灣公司考慮對其印度公司或合資企業進行任何新的或額外的投資時,除了外匯管制或轉讓定價影響外,還必須考慮這種新的稅收影響,同時確定認購股份的價值。
四、一項取代經濟特區法的新法律將提交印度議會討論
作為2023年2月1日預算公告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宣告開始起草新的「企業和服務中心發展」法案(“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Services Hubs” Bill; “DESH”),該法案將取代“經濟特區法”(“Special Economic Zones Act”; SEZ)。與現有的 SEZ法律相比,新的DESH法律考慮了幾項有利的條款,提供便利的業務和關稅優惠。對於進入印度的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未來幾個月需關注的發展。
鮑敦川指出,近年來,印度在國際產業鏈的重要性持續提升,也是臺灣企業近年特別關注的投資區域。2023-24年聯邦財政預算案是非常重要的文件,除可掌握印度總體經濟指標,也可看出印度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及政策趨勢,提醒臺灣企業應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