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及半導體產業調查,各國政府祭出因應措施

發稿時間:2025/05/13 14:10:2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13 14:10:25)

圖一:美國關稅政策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圖一:美國關稅政策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國川普政府於今(2025)年4月2日宣布重啟「對等關稅」政策,計劃針對包含臺灣在內的多個國家實施高額關稅措施。臺灣在首波名單中被課徵32%的重稅,儘管該政策已於同月9日宣布延後90天實施,暫時對所有國家統一徵收10%關稅,並將根據各國對美國貿易逆差程度再進一步調整,但此舉仍對全球產業與總體經濟帶來重大衝擊與影響。

此外,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於4月16日,依據《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啟動調查機制,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針對進口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其衍生產品進行公眾意見徵集,同時展開14項細部評估,涵蓋供應鏈安全、技術依賴、產能分布等關鍵議題。此舉引發國際關注,對於美國是否將進一步針對半導體領域加徵關稅感到擔憂。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發現美國川普政府近期推動的各項舉措,主要目標是在於保護美國本土產業,並降低對其他國家產品的依賴性。從美國接連推出的各項政策可見,美方核心戰略是為加速與中國供應鏈的脫鉤。然而,隨著中美貿易與科技戰局勢日益升溫,亦出現企業透過「洗產地」方式規避美國關稅的情形。針對此一問題,南韓、越南及柬埔寨等易被視為洗產地的國家,已紛紛宣示將立法或修法,加強原產地查驗及監督機制,未來將以此作為與美國進行關稅協議談判時的重要基礎,以促進後續協商的順利推進。

圖二:洗產地問題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圖二:洗產地問題示意圖(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

臺灣政府為因應美國加徵關稅措施對國內產業帶來的衝擊,行政院於4月4日宣布,政府將擬定「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綜合支持方案,並已於同月21日正式核定,命名為「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該方案以支持國家經濟、穩定產業發展及促進轉型升級為主軸,主要政策內容包括:擴大金融支持、放寬貸款與補助資格、強化勞工留任與技能培訓補貼,以及推動研發創新與智慧製造升級等措施。各部會亦將依各產業受到的不同衝擊,提出具體支持方案,藉此降低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產業鏈的負面影響,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法律研究員劉羿彣認為,臺灣政府若能持續依循「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的方向,並依產業實際需求適時調整措施,將有助於降低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並強化供應鏈韌性。進一步透過扶持重點產業、加強原產地管理與合規查核,亦能鞏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並為後續與美國關稅協議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新聞聯絡人】
顏翩翩
Tel: (02) 6631-1084
Email: pienpienyen@ii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