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文化大學114學年新生家長座談會 王子奇校長強調以學生為本 兼顧就業與國際交流

發稿時間:2025/09/06 13:12:1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6 13:12:14)中國文化大學為使新生及家長更深入了解未來的學習環境、學系規劃,以及食衣住行與校外租屋資訊,於9月6日特別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王子奇校長強調,文化大學始終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生活到學習,學校都會盡心照顧,並不斷努力邁向更完善的方向。

中國文化大學新生家長座談會現場,王淑音副校長、楊馥如教務長、李亦君學務長、徐國城總務長及蔡佳麟國際長親自出席,向家長及新生全面介紹學校學習資源、生活安排及國際交流等各項重要資訊,展現校方對新生適應與發展的高度重視。
中國文化大學新生家長座談會現場,王淑音副校長、楊馥如教務長、李亦君學務長、徐國城總務長及蔡佳麟國際長親自出席,向家長及新生全面介紹學校學習資源、生活安排及國際交流等各項重要資訊,展現校方對新生適應與發展的高度重視。

王子奇校長表示,舉辦座談會的目的,是希望新生與家長能在接下來四年的學習歷程中,與文化大學建立共同的理念與生活。他指出,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孩子畢業後的出路。對此,學校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目前已與超過七百家校友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大四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並持續拓展更多企業資源,協助學生貼近社會需求。

王子奇校長強調,文化大學將以學生為本,協助同學拓展視野、累積專業,迎向更廣闊的人生舞台。
王子奇校長強調,文化大學將以學生為本,協助同學拓展視野、累積專業,迎向更廣闊的人生舞台。

在國際交流方面,文化大學鼓勵學生走向世界,透過異地學習、雙聯學位與雙語課程,培養國際視野。王校長期許同學能善用大學四年的時間探索未來方向,累積多元能力。

學務長李亦君表示,文化大學宿舍設有全天候門禁與專人管理,安全完善,今年並開放新北部分地區設籍學生申請入住。
學務長李亦君表示,文化大學宿舍設有全天候門禁與專人管理,安全完善,今年並開放新北部分地區設籍學生申請入住。

他並提到,文化大學是全台規模龐大的綜合型大學,擁有超過三十萬名校友。根據國際統計資料,在全球一萬七千多所大學中,文化大學校友影響力名列前一千四百名,全台第三。更重要的是,在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文化大學校友遍布各行各業,將成為學生未來職涯中最重要的資源與人脈。王校長也以自身為例,分享自己於民國七十八年進入文化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就讀,對母校懷有深厚情感。

教務長楊馥如則補充,新生若於8月23日前完成照片上傳並通過審核,學生證將在入住時由宿舍管理員發放;其餘同學則由各系新生輔導員於「大學入門」課程時統一發放。若於開學後才完成上傳,學生可於審查通過後一週至大恩館10樓教務組領取。

她並指出,文化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多元,語言學習更是特色之一,提供英文、日文、韓文、法文與俄文課程,學生可依興趣選修,並透過兩年必修課程扎實強化語文基礎。學校另設有英檢、雅思專班,並安排外籍助教協同教學,協助學生提升國際交流能力。此外,通識課程涵蓋廣泛主題,包括永續發展、AI應用、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藝術體驗、品味生活、性別議題、經濟議題、社會問題、金融投資及兩岸關係等,兼顧專業與應用,協助學生拓展多元視野。

學務長李亦君補充,學校宿舍設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全天候門禁管制並由專人管理,安全無虞。為讓更多學生受惠,今年起開放新北市坪林、瑞芳、貢寮、萬里、金山、石門、三芝、平溪及雙溪等地設籍學生申請住宿。文化大學同時提供多元獎助學金,協助學生安心就學。

文化大學軍訓室同仁承辦文化大學賃居博覽會,邀請鄰近優質房東提供多元租屋選擇,協助學生找到安全、便利的住宿環境。
文化大學軍訓室同仁承辦文化大學賃居博覽會,邀請鄰近優質房東提供多元租屋選擇,協助學生找到安全、便利的住宿環境。

學生事務處職涯發展組則積極協助學生銜接職場,目前已成功吸引近兩萬家企業合作,每年提供約12萬個職缺,平均每位畢業生擁有超過20個就業選擇。每年4至5月舉辦「求職季」活動,邀請近百家企業進校徵才,提供上萬個職缺,協助學生順利就業。

總務長徐國城則表示,學校交通便利,捷運出口即可搭乘專車直達校園,今年起專車更支援悠遊卡支付,提升便利性。校園餐飲選擇也相當多元,除自助餐、中西式早餐外,還有四海遊龍、鬆餅、拉麵、排餐等胖卡餐車進駐,並依師生需求彈性調整,讓學習生活更加完善。

徐國城總務長提到,文化大學校區內設有全聯福利中心,方便學生採買生活用品,滿足日常所需。
徐國城總務長提到,文化大學校區內設有全聯福利中心,方便學生採買生活用品,滿足日常所需。

透過這場新生家長座談會,文化大學建構完整學習規劃、生活照顧、國際交流或職涯發展的配套措施。未來將持續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精神,陪伴同學度過大學四年,幫助探索未來的同時,累積專業知識、拓展國際視野,並建立堅實的人脈與能力,邁向更廣闊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