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活泉之家「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開幕暨新書發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7 15:02:04)為促進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理解與友善支持,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今(17)日上午於台北萬華剝皮寮演藝廳舉行《精神病人的房間-我想假裝我沒有生病》展覽開幕暨新書發表記者會,透過拔除象徵「污名與偏見」的針,呼籲社會大眾放下既有的刻板成見,看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真實心聲。活泉之家會員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並邀請民眾於「假裝正常」心聲樹前撕下有感觸的紙條,留下祝福與鼓勵,讓展覽成為理解與經驗連結的對話空間。
伊甸活泉之家長期投入精神疾病經驗者的陪伴與復元服務,倡導「生病不是錯」,協助他們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自2020年起舉辦「精神病人的房間」系列展覽,今年邁入第3屆。伊甸基金會常務董事董倫賢、台北市衛生局執行秘書楊明書、台北市社會局專委楊雅茹、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等貴賓蒞臨,一起為展覽揭開序章,獻上滿滿祝福。
今年展覽以「我想假裝我沒有生病」為主題,由活泉之家職員及會員共同策劃,規劃五大展區,透過畫作、裝置、聲音及影像,觀眾可從中看見被誤解的情緒、未說出的恐懼,以及渴望被理解的心聲,呈現精神疾病經驗者在社會中努力「假裝正常」的矛盾與掙扎。展覽不僅是藝術呈現,更是一場「看見與被看見」的社會對話,證明精神疾病經驗者不只是服務的接受者,而是具有創造力、能夠貢獻的社會公民。
活泉之家會員鄭彥為展覽主視覺創作者,他以「揭開心底的針」為理念,將內心隱痛化為視覺符號,用壓克力顏料,完成超過200公分大型布畫。鄭彥表示,年輕時受幻聽困擾,「走在路上與人擦肩而過時,腦中就會出現謾罵聲。」後來在活泉之家夥伴與會員們的陪伴鼓勵下,透過穩定服藥與藝術創作,學會與疾病共處,期盼藉由創作,拔除心中的「隱形之刺」,也讓觀眾透過作品,看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勇氣與堅持。
此外,現場也進行《我想假裝我沒有生病》精神疾病經驗小書的新書發表,集結多位經驗者的文字與創作,真實呈現經驗者在生活夾縫中,努力面對疾病與社會汙名的心境轉折。活泉之家會員太陽奈克分享參與創作出版的過程,他表示,書中的每個經驗故事背後,是被長久隱藏的社會現況,希望透過出版書籍,讓大眾看見精神疾病經驗者真實、脆弱又充滿力量的生命。
伊甸基金會表示,活泉之家自成立以來持續以創作陪伴經驗者,支持他們重拾自信與社會連結。此次透過展覽與書籍出版,讓每位經驗者呈現真實且獨特的樣貌,也期待社會重新思考「正常」的定義。感謝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經費支持,以及社會局的指導與鼓勵,使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得以延續,搭建起社會對話的橋梁。
《精神病人的房間──我想假裝我沒有生病》展覽,即日起至11月2日於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展出,邀請社會大眾傾聽他們背後故事,開啟多元、涵容差異的社會對話。關心更多精神疾病經驗議題,可搜尋臉書:瘋靡popularcr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