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以建築為本,啟動淨零轉型——淨零建築引領 ESG 治理新典範

發稿時間:2025/10/21 17:23:1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1 17:23:10)為推動產業園區邁向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今(21)日舉辦「114 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聚焦建築能效、碳管理、ESG 治理與綠色金融。活動於農業部農田水利署高雄管理處舉行,吸引產官學研兩百餘位代表出席,現場凝聚政策與產業的高度共識。

114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於高雄舉行,吸引產官學研逾兩百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建築能效、碳管理、ESG治理與綠色金融策略
114年產業園區智慧淨零建築跨領域產業交流座談會」南部場於高雄舉行,吸引產官學研逾兩百位代表與會,共同探討建築能效、碳管理、ESG治理與綠色金融策略

政策導向:建築是推動國家淨零的關鍵引擎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在致詞時指出,「以建築為本,啟動淨零轉型,是城市治理的核心策略。建築部門不僅是能源消耗的重要來源,更是創能與減碳的最大潛能所在。當政府、產業與學界能共同打造一個具備數據治理、能源循環與碳權價值的建築環境,城市的永續韌性才能真正被激活。」

他強調,高雄作為全台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與港灣城市,正在積極導入綠建築、再生能源與節能改造政策,並與中央政策接軌,「以高雄為試點,建立可被複製的淨零城市模型,讓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並行,帶動在地企業轉型,讓高雄成為引領台灣淨零建築的示範基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也在分享時指出,建築部門是國家邁向 2050 淨零轉型的核心之一,未來將以「智慧 × 節能 × 創能 × 管理」為四大主軸,推進建築能效與再生能源整合。他強調:「建築的價值不僅止於空間使用,而是能源循環、碳權治理與數據管理的整合體系。」建研所將持續推動智慧化、節能化與低碳化,並以公部門帶頭示範,逐步建立從規劃設計、材料選用、施工監測到運轉維護的全生命週期碳管理制度。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左二)致詞時特別強調建築能效的重要性。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任秘書欒中丕(左二)致詞時特別強調建築能效的重要性。

主任秘書欒中丕說明,目前已透過建築能效標示制度與公有建築補助計畫,推動全國多起能效評定案,其中已有大量個案達到「近零碳建築(1+級)」水準;更有案場透過綠電購證成功晉升「淨零建築(0 級)」,展現我國在亞熱帶氣候區推動近零碳與淨零示範的實質成效。

專家觀點:從彩繪光電到立面牆發電,淨零建築的再定義
Join It Sustainable Tech. Co., Ltd. 創辦人薛煒立 以「淨零建築轉型帶來的循環經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淨零建築不是單一技術的勝利,而是一場跨領域治理的協奏。當每一度電、每一噸碳都有可稽核的 Impact,建築就能從成本中心變為收益引擎。」

在一起永續創辦人薛煒立於簡報中解析「節能 × 創能 × 儲能 × 智能」的四大策略,說明淨零建築如何透過AI能源管理與立面發電設計,實現「碳排與電費同步下降」的新永續模式。
在一起永續創辦人薛煒立於簡報中解析「節能 × 創能 × 儲能 × 智能」的四大策略,說明淨零建築如何透過AI能源管理與立面發電設計,實現「碳排與電費同步下降」的新永續模式。

薛煒立以「彩繪光電立面牆」技術為例,說明如何讓建築外殼兼具美學、隔熱與創能功能,形成可回收、無光害且具備碳權價值的新世代綠建築;當立面會發電、外殼能減碳,城市的每一面牆都能變成碳匯資產,把 CapEx 轉為可預期現金流與 IRR。

產業共識:從工業區出發,建構綠色示範鏈
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總會長許正雲指出,工業區是全台能源使用密度最高的區域,也是最具轉型潛力的主力:「從工業區啟動淨零建築,能讓減碳不只是環保,更是競爭力。全球供應鏈要求碳足跡透明,若建築能自發自用綠電並取得碳權,台灣企業就能在國際市場走得更穩、更遠。」他並肯定建研所與產學界的協作機制,呼籲政府持續建立「建築 × 能源 × 金融」的政策橋樑,讓企業投資更具誘因,形塑示範園區群聚效應,使成效可量化、可驗證。

聯盟觀點:以產業協作打造國家淨零典範
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秘書長孟義超表示,聯盟長期推動跨域協作與示範建築落地,整合研發能量與政策資源,讓淨零建築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可行策略:「淨零建築的關鍵在於制度與驗證,而非口號與示範。唯有建立量化指標、導入 MRV 稽核體系,才能真正與國際碳市場接軌。」他強調,聯盟將持續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建築碳盤查標準化、材料循環再生、數位能源管理等工作,確保企業快速接軌國際投融資與碳權市場。

綠色金融:ESG 與碳權制度形成新資本邏輯
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經理張朝智指出,隨著碳費上路與減量額度機制啟動,金融體系正以 ESG 績效 + 可驗證的減碳數據作為授信依據:「能提供碳盤查與能源稽核數據的企業,將以更低利率取得綠色融資。淨零建築是企業連結綠色資本市場的最佳入口。」

智慧整合:數位科技驅動建築能效革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 企業客戶服務處建築工程服務科蔡仲璜科長分享,AIoT + EMS 的導入,能即時追蹤建築耗能與碳排,透過數據決策讓節能成果可度量、可驗證、可交易:「智慧建築的價值不僅在科技,而在治理。唯有數據被市場信任,ESG 才能成為企業真正的競爭力。」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前排右六)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代表、台智盟代表、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及產學界⋯等代表合影,共同宣示推動產業園區淨零建築轉型、落實ESG永續治理的決心。
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宏榮(前排右六)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代表、台智盟代表、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及產學界⋯等代表合影,共同宣示推動產業園區淨零建築轉型、落實ESG永續治理的決心。

以建築為起點,讓台灣成為亞洲淨零典範
此次座談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辦、社團法人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執行,並獲農業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多家企業支持。會議最終凝聚共識:從建築出發、以政策引導、以金融撬動、以產業鏈落地,是台灣邁向 2050 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

薛煒立總結:「淨零是一種治理邏輯,更是一種國家策略。當台灣能以建築為起點,連結能源、金融、製造與數位的循環經濟鏈,就能創造屬於台灣的綠色影響力。」